酒都竹海翰墨香—全国名家书画创作研讨会记录
主持人:邱世鸿
地 点:四川宜宾临港良家一园
参加者:笔会名家12人,宜宾书画爱好者、组织者数人
邱世鸿主持:今天,有幸邀请到诸位名家能够到酒都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创作研讨会,是宜宾人民的荣幸。这也是第一次规模较大的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们在有着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再谈创作心得,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启迪。大家不必过多讲客气话,希望能够简短、精炼、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交流。
李代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宜宾市书协副主席):
当代创作需要一些平常心。一般而言,创作面临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应对展览,光中国书协等组织的展览近年来达30余多,应对起来很累,心态自然要好;要争取入展入选获奖,不能马虎,既不要追风,又不要脱节,合拍突出较难,以平常心写出较难;二是应对市场,就是要适应买家,货要买家认可,所以易有心理干预。但又不得不面对,非中国书协会员更要面对,要走市场,必须具备市场心态。平常心要忘我,综合能力聚集到笔力上,艺术语言的表达也要有平常心。过分急促不行,买家也会受到影响。艺术家应该把能力调整好,分别应对。在当代的大文化背景下,书法将由过去的书斋修炼的自娱方式,转变为以展览未中心,张扬物质层面的形式表现,张扬艺术的视觉效应。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提高书法艺术水平,还需不懈努力,对自己有一个历史性定位。
李庶民(中国书协学术委员、刻字委员、晋中市书协主席):
目前艺术家的创作分为两大类:一是为了参加展览和进入市场,获取各种名望;二是淡定状态,返朴归真。现代人与古人不能相比,达不到那种境界。返朴归真不容易。草书逸简单干净为上,书法最高境界是简单,林散之干净、洗炼、安静。最后的修炼是人格修炼,也是学养、涵养的修炼。
宜宾古称戎州,北宋元符元年(1098)六月,黄庭坚谪居于此,这位书创山谷体,诗开江西派的一代雄杰,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处逆境心境坦荡,因而书艺大进,尝言:“来僰道中,观长年荡浆,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黄庭坚的很多草书佳作,如《诸上座帖》《刘禹锡竹枝词》等,都是这段落魄时期创作的。
黄庭坚于草书的认识,在宋代无人可比拟,比如他说:“盖草法坏于亚栖也。”依今人眼光,亚栖草书自非等闲之辈可望其项背,但黄庭坚为什么批评亚栖?盖因为黄庭坚于书法特重格调、品位,强调晋韵:“书画以韵为主。”“两晋士大夫类能书,右军父子拔其萃耳。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想可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他尤其重品格,强调“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正是在这种审美取向下,他批评亚栖流于放纵,远离了晋、唐人的雅韵。他批评:“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也。”草书唐代出现了巅峰,元代力矫南宋流弊,回归晋唐,虽未臻晋唐高境,亦有多家写得干净利落,不失雅韵。明初宋璲、解缙至中期祝允明、文征明尚不失大家风度,至徐渭则流入浑浊一途,由雅入俗,书写恣纵无度,笔墨混浊污秽,格调、品位一路下滑,草书遂入俗格。徐渭生理上的病态、心理上的变态,尽入其晚年草书中。所以说,草书在明代虽大盛于时,却是走了下坡路,至明末清初,王铎的晋风,傅山的连绵等,已无力挽回草书的颓势。
当代草书的明清调,实则为徐渭、王铎、傅山一路,只是当代一些书家修养不及前贤,功力不足自恃,加之心浮气躁自欺以欺世,更是自郐以下,令人齿冷了。其境界、品位皆入俗格,一味地呈才使能,肆意张扬,美其名曰自我表现,实则以外在形式掩盖自己的内在不足。包世臣在《答吴熙载九问》中说:“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静为上而雄肆次之。是故有形质而无性情则不得为人,情性乖戾,又乌得为人乎?”看看今天那么多人写草书不仅是情性乖戾,简直就是东施嫫母,牛头马面。意绪颓唐,纵横潦草,恣纵无度,毫无节制,将个人放肆的情绪宣泄误以为是艺术情感的抒发。以粗俗为质朴,以粗野充大气,以恶俗为趣味,以庸俗为时尚。想一想当代有那么多写草书的,为什么只有林散之被中外书坛推崇甚至尊为当代草圣?根本原因便在于在现代社会中很少见到那不激不励、敛放有度、格调雅逸、境界高朗、气息简静、笔墨纯净空灵的草书了。当代草书的创作必须在提高技法,尤其要在提高品位、格调、境界上下一番功夫,而不是只在表面形式上作文章。要抛弃那单一的为入展、为获奖、为卖钱、为惊动俗眼而拼贴缀补、染色作旧、支离残破、涂抹泡制、描头画角、逞强使能以迎合世风的追求,回归到崇尚艺术、敬畏修养、书写心灵、自然本真的道路上来,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弘扬真善美的创造思想,以期实现当代书法艺术的人文价值与社会责任担当
谢凡耿(文化学人、四川金石书画研究会首任秘书长)
虽然艺术分为两个层面艺术层面与市场层面,都很重要。艺术层面强调水准、境界、个性。市场面对的主要是收藏,以适用为上,雅俗共赏的作品更易理解,适应大众市场,收藏市场。收藏家喜欢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能够增值,符合口味,培养自己的眼光,高层次艺术家应注意这种方向。不管怎样,最后发展都应朝这方面发展。书印市场慢慢认识的人多,篆刻独立出来的也很强。我对篆刻关注更多,交往更多。艺术的精进也很需要,创新需要传统的功力,像
蔡宁(江苏省美协会员、东晋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南航书画研究所出版的《艺道》杂志编辑很好。绘画与书法同理,归根到底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感谢宜宾良家一园提供了这次机会。承继传统的创新不易。现在是最好时机,空间更大,也希望社会各界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创作师法自然很重要,如李可染的山水。创新是量变到一定阶段的爆发,不能省略这个过程。
童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副秘书长)
对于书法篆刻,创新较难,出新相对较易。南京与四川本来就有很多联系,如“巴山印社”的高以秋,密切关注篆刻“出新”,不是“创新”,后者自然较难,出新包含与创新之中。前人已有现在发展出来叫出新,出新多创新少,刀法、结字法是古法出新难,章法主要是边栏、文字的章法,如亚形符号印章,从章法上理解出新与创新比较容易。古玺印、汉印文字不同体系,由于文人的介入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文字的使用可以改变印的面貌。整理一些文字很有作用,篆刻与篆书不可能离开,大家必须遵循这个问题。与创新不同,出新史对原有的书法篆刻元素进行在发展,与当代艺术相融合,成为“出新”的东西,自然与众不同。
(6)刘代明(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德阳文化馆馆长)
很高兴与专家交流。虽然我入道早却并有大的收获,年龄增长后知道心性与自然的关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易。艺术往往忽略了到现实中、自然中去增加养料。对多媒体的依赖容易丧失自我。追求心性的自然,找到感悟,沉浸到生活、自然中,找到艺术表现语言。搞专业与组织工作,不易沉静,诱惑更多。现在社会上乱称大师,乱入市场,风气不好。真艺术应该得到心灵的慰藉,得到人们的欣赏。要回到灵魂层面,不能回到物质层面。艺术家应该有责任,应冷静,许多活动破坏了艺术。对于民族艺术要有自信感,不以己悲,应当自信,也不要接轨。
(7)胡长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学博导):
喜欢
(8)汪军(中国书协会员、安徽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我今天想谈的问题是,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的个性,展览过多过滥易迷失自我。加入书画院、培训班等,回来之后就变成另外一种人,利益驱动常失去个性。大家雷同不可避免,真正写好要考虑自我问题,内心要强大。
(9)顾工(中国书写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华书画家》杂志审读):
研讨的内容创作,主要在接受者问题,创作与审美相结合产生的价值问题,时代不同了产生各类现象都正常。书法属于艺术类别,在艺术学下面,与其他艺术欣赏角度不同。写字大家都会,但所获得的影响不同。主要考虑是“人”,书法如何“书因人贵”问题。今天的艺术语言更加强调人的作用。艺术家成长很有意思,书家了不起,最后被认可。自己的综合修养如何丰富“人”的因素。笔头功夫需要看人又要看书,技法加人的因素等于生命力,两方面都要提升。
(10)张兴明(中国书协会员、宜宾市书协副主席)
我对黄山谷比较熟悉,他是绍圣5年到宜宾,立了三块牌子,他的许多精品都在此期创作。据统计他的11见精品中9件在此创作,给我们许多启示。黄山古成功三要素:被人劝少写,远离老师苏轼的影响,山水自然的熏陶。尤其是宜宾山水雄奇、船工荡桨等自然生态好,激发出灵感。企业家尊重他,文艺家推崇他,酒对他也有推进作用。 因此,我从黄山古身上受到启示:远离功利,脱离老师,顿悟的重要性,纯粹的生活。既不要封闭,又能艺术化的生活,这是书家成功的条件。
(11)苏大椿(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重庆书协副秘书长)
现代书法有着明显的分水岭:作品类型可分为狂热、雅致两种。许多书家出道早,狂热之后最后又回归到平淡境界。书法要在传统中创新,比较难,因为各人性格不同。创新有着历史的积淀和渊源,需要大众接受。书法线条是根本,形质表现很多,最终要追求质感,在古人中寻求共鸣。谢无量很传统,开流行先河,散淡也很经意,这很重要。人们只重视结构,没有注意线条的质量问题。今天来的专家层次高,说明了研讨会的重要性,对于高层次的交流,研讨会很重要。这次笔会将创作与研讨结合,克服一般笔会只创作的缺陷,在全国肯定有影响。书画艺术,都是传道的艺术,讲求内在修养,绘画史对书法的补充。书家画画远避画家写字要强,就是这个道理。
(12)邱世鸿(中国书协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我对于创作有四方面的认识:一、艺术创作是一种文化选择,也是审美选择;选择文化立场,也涉及到文化自信问题。二是艺术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需要综合修养,因而是长期的行为,人文精神的灌输更具有创新意识。三是艺术创作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技巧可以短期完成,而气息、格调、韵趣等精神内涵是需要长期陶养的。思想的成熟就是哲学思想的深化和具体化。四是艺术创作是人格修炼的完成。简易中见奇崛,必须通晓中国儒道释的精妙之处,投身自然而能感物通灵,化难为易。艺术家的人格修炼就是“体道”,在快乐中完善自己。如东坡诗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种感觉只有在创作中体会出来。
(总结)
今天,大家畅所欲言,切近实际,有感而发,态度相当诚恳。这说明,大家都是本着真心诚意而来,在理论与实践的互相升华中获得了灵感。许多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2014年3月21日}
责任编辑:吾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