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7-09-14 - 2017-09-17
开幕时间:2017-09-14 09:00:00
展览城市:北京市
展览场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协办单位:德国MAP收藏
参展人员:马库斯•吕佩尔茨
策展人员:杨冬江、文策尔•雅克布马跃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
杨冬江
西方当代艺术历经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诸多运动,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深刻转型过程中,在种种“艺术终结”或“艺术史终结”的纷争中,“新表现主义”应运而生,它秉承了盛期现代主义时期德国表现主义的精神与气质,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导致造型语言、艺术观念和风格形态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革命性转变。
典型的“新表现主义”以狂放粗野的手法来表达其思想和主题,尤以原始造型、浓烈色彩和狂放笔触来彰显画面的表现力,使其作品充满了内在的紧张与强烈视觉冲击力。仔细观赏此次展览所展出的吕佩尔茨的作品,观众便可以深切体验到“新表现主义”的这一风格特色。
作为“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吕佩尔茨的艺术道路既有明显的个人标记,又不拘一格地不断发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历程中,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风格变化期。20世纪60年代他以个性鲜明的“酒神赞歌”系列震撼艺术界,中经70年代“主题绘画”期,创造了大量军帽、钢盔、铲子等“德国主题”的画面,再到80年代的偏向神话、历史及仿古典大师系列,直至90年代关注绘画形式效果的“图像序列”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1世纪以降,吕佩尔茨努力将寓言与哲学相融,形成了他的晚期风格,尤其是2010年代创作的“阿卡迪亚”系列,充溢着对人类过往历史和遥远未来的想象。“阿卡迪亚”是一种艺术想象的乌托邦,这一系列的风格一直延续至近年来创作的“鲁尔区”、“裸背”等系列中,艺术家以丰富多变的语言表达了内心世界的“阿卡迪亚”。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展现了吕佩尔茨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变化轨迹,反映出艺术家对艺术的挚爱与理解,揭示了艺术家对社会的强烈现实关怀。尼采说过,酒神的特征乃是“醉”和“狂喜”,酒神冲动是“泰坦的”和“蛮夷的”,这与新表现主义的艺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阿卡迪亚”在西方语境中多意指未经现代文明濡染的诗意田园生活。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艺术家和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和想象建构出各自的“阿卡迪亚”,最著名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家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吕佩尔茨一方面承续了西方艺术史的这一传统,另一方面又赋予这一古老的主题以新意。吕佩尔茨的“阿卡迪亚”,既有对远古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的眷念,又有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的发展,展现了吕佩尔茨不断升华的情感积蓄与乌托邦想象。在一个日益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当代社会里,在一个工具理性和短期目标盛行的当代文化中,维系并激发人们对未来社会憧憬的“阿卡迪亚”式的乌托邦想象,对艺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此次参展作品共计104件,包括88件架上绘画和16件雕塑作品,涵盖了艺术家自1968年至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造型语言独特,主题思想深遂,风格形态多样。观看此次展览,犹如打开了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当代艺术的一幅历史画卷,可谓是西方当代艺术错综复杂演变的一个缩影。
吕佩尔茨曾说过:“艺术只为那些钟爱她的人而存在,而不爱艺术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我们热爱艺术的这种“幸运”,不仅是因为我们和艺术共存,更重要的是,艺术在不断地激发人们想象自己、民族乃至人类未来的“阿卡迪亚”,此乃艺术之永远的魅力所在!
整理编辑:吾蕾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