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艺术界里的派系
2017-01-14 来源:艺术眼 作者:吾艺网
文章分享至:

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 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

“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 Winkleman写道。“比如,对话的范围分为国际的、区域的、国家的或是当地的;有以媒介为基础的对话,也有以概念为基础的对话;渐渐地最后会达到一个你可以将‘对话’定论为在讨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个毫无价值的术语的程度。”

Ed Winkleman以其通过自己的博客来揭露某些“经销商背后的故事”而闻名,他对当这个术语被用来决定某间画廊能否参加一场艺博会时有很深刻的见解。他表示如果“X画廊”无法参加“时兴的Y艺博会”,那么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画廊的计划“超出”了所谓的对话范围之外。换句话说便是这间画廊的定位或品牌与这场艺博会的定位或品牌不符合,而后者往往是由那些已经加入其中的画廊建立起来的。

再说的简单一点,如果一间画廊不适合于一场艺博会,那么它就无法加入到其中——Ed Winkleman没有对这个现象进行褒贬,只是陈述了这个事实。因此他建议艺术家在向画廊提交作品时,最好能够事先弄清楚画廊的计划,而画廊也必须清楚它们的计划是什么、它们如何才能符合一场艺博会试图营造出来的画面,否则就很有可能会被拒绝。每位艺术家、每间画廊乃至每场艺博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对话,它们彼此之间越相符,那么合作的效力也就越大。

随着艺术界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画廊希望参与到规模本就非常庞大的展览、艺博会与双年展中,而上述现象会产生的结果便是原本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圈会被逐渐隔离成许多个不同的“对话群体”或者说是“利益团体”。我们也许还可以称其为“派系”或者说是“集团”:围绕特定的艺术类型、特定的产业等级等等形成。Ed Winkleman回避了艺术界里的社会组织,倾向于将这些“对话”限定在美学的界限里。

Ed Winkleman将艺术界里这些对话的起伏兴衰比作是天气,名声更大的艺术家往往能在全球体系中产生如同飓风一样的效应。无论你是采用“对话”、“派系”还是其它什么术语,这样的境况听起来都完全不像是为一次整体、综合或是开放的论述准备的“配方”。也许那只是我们已经深陷其中、只注重名牌的时刻。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博客 艺术界 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