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张湘溪:如何揭示文化心理的矛盾
2017-01-15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仿周文矩合乐曲散图》 42cm×184.2cm 绢本设色 2012合卷

《韩熙载夜宴曲终人散图》作品的关键,是它给人带来的心理矛盾。现在人们开始寻找过去的影子,试图还原古代的某些事物。他们看到这个作品时,肯定会把自己对原作的记忆与现场的感受联系起来,进行比对。而感受与记忆有相当的距离,自然而然会产生视觉心理的矛盾性。

也许《清明上河拆迁图》会比较清晰,不会那么困惑。因为它有“拆迁”这个主题的针对性。但从本质上讲,更重要的还是我所说的心理矛盾。作品内容有一定的社会性,用很特殊的方式将拆迁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呈现出来,这是有意义的。但是更有意义的是如何呈现的艺术方式。每个人都在谈“拆迁”的弊端,但以作用于视觉文化心理矛盾的方式,这一点张湘溪有别于他人。这样一来,“拆迁”问题就不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艺术问题。如果是艺术陈述,就要有自己的方法。这样的艺术工作就成为个人独特的视角和视野,于是问题才能成为问题,因为它变成了不同于其他人谈论的问题。

回过头来说艺术,现在艺术家都讲究短平快,都是图式、符号、样式,因为它们能快速生效。中国批评界崇尚“生效”二字,把能否快速生效作为评价艺术的标准,这是很荒唐的。

这些年以来张湘溪冷静地做作品,和他这代人很不一样。能够沉下心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又跟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品质有着深层联系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希望。但重要的是,我们既不是一个古代文化人,也不能假装成一个古代文化人生活在今天。不能像有些山水画家那样,一方面在官场上混名混利,一方面又装成一个幽居的古代文人。那时的文人是很真诚的,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的作品很感人,是那个时代的需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但时过境迁,那些东西到现在已经变得很虚假,既不真实也不真诚,而且失去了时代的文化意义。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要从视觉文化与视觉心理方面和当代感觉、情感、体会、体悟与当代文化状态的问题意识发生关系。就这一点而言,张湘溪的作品做得很好。(节选)(文:王林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张湘溪 清明上河图 艺术作品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