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4月18日讯】3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术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在座谈会上,用四个关键词总结面对创作环境的变化,创作者们应如何坚守创作的原则,描绘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之——中国气派
全国美展创办于1949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11届,代表了中国当代美术的最高水平,在社会上也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如何用美术的形式,突显中华文化的立场与时代的精神,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也即将在今年举办。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时代,美术作品应当展现出怎样的思想内涵.这一届与此前的历届美展,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优秀的创作者应当将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与今天的时代精神融会贯通,用作品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气魄。
关键词之——人民形象
美术作品中应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如何用美术作品描绘中国梦.人们经常会提到人民形象,它是当代性非常强的一个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形象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在每一届的全国美展中都有所呈现。比如军人的形象,苗再新的《雪狼突击队》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这幅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表现人物的身份上,而是透过作者深入的思考、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当代军人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系统的美术工程,历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多次赴外国进行展出,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比如在赴日本进行巡展时,我发现那里的年轻观众就很喜欢李节平的《小夫妻》
。作品中,两个年轻人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让人觉得生活很有奔头。柳青的雕塑《嘿!茄子! 》也大受欢迎,那种对日常生活的体察与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观众都纷纷跑到作品前面拍照留影。我想当地的观众,正是透过这些美术作品,丰富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了解。
关键词之——写生创作
近几年,中国美协一直在抓写生创作。这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图像化时代,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清晰度越来越高、构图丝毫没有破绽的照片唾手可得,有的画家干脆连门都不出,以照片作为素材。但是这样的作品只是流于表面,失去了亲身去观察、去感悟、去传达的那份生动,画面再好也打动不了观众。
有很多人问我,这样的时代出精品会不会更加容易.我的答案是,现在要出精品力作是更加困难的。越来越多的美术机构,举办的展览更是数不清,这些展览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诱惑。面对种种的机会与诱惑,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创作,也很难再花很长的时间去研究画。我们在编画册的时候,发现真正的精品反而是越来越少,那正是因为有的创作者用图像代替了写生,用制作代替了创作。
关键词之——艺术规律
面对当下创作环境的转变,更应强调对艺术规律的尊重。美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的是时间,需要创作者排除干扰,花时间去思考、创作与反复的推敲。
全国美展应该传递出中国美术的正能量,画家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才能够为中国美术增光添彩。很多人觉得创新最为重要,我倒认为对于每一位画家而言,各自的情况不同,艺术创作也处在不同的阶段,因此不必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突破,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要好,要有内涵。作品的内涵不够丰富,自然没有办法带给观众有益的思考。
600年前,扬·凡·艾克在他每一幅作品的画框上都这样写着——尽我所能。只有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竭尽所能,才能创作出真正的经典之作。我想现在的创作者,更应该有这样的目标和决心。(文:张婷)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