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旺向记者介绍作品。 张道正 摄
张旺向记者介绍作品。 张道正 摄
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文学院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旺潜心研究用数字技术绘制中国画,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创作出了不少艺术精品。
记者1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张旺设计的一套“黄梅戏主题”人物作品在经过一年左右的创作和修改后,近日已定稿交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印刷,并将于今年7月公开发行。这也是国内首套使用数字中国画技术创作的邮票作品。
在文学院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中新社记者有幸看到这套主题邮票的画作原稿。三张画作内容分别取自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和《打猪草》,构图严谨准确,人物生动传神,其整体风格、意境深得中国传统画技精髓。
张旺介绍,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呈现黄梅戏艺术精髓,创作之前他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咨询众多戏曲研究专家,更是将严凤英、马兰等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影像资料反复观看,揣摩一板一眼、一笑一颦间流露出的独特韵味,对于每一个表情、身段、眼神、手势自然不会放过。
带着对艺术创作的敬畏之心,张旺对此套作品精益求精。他告诉记者,由于早期数字设计由于软件功能、设计者技能有限,一些作品生拼硬凑不受认可。而如今的数字技术可以将各类笔触、笔法完美再现,加上他师从国画大师范曾、杜滋龄,也积聚了深厚的中国画功底。
“数字中国画不但不是与国画分道扬镳,反而是在新的时代、技术环境中对中国画创作的延续、发展。”张旺说,我的作品,也是一笔一墨画出来的,依然是按“六法”的宗旨来画,它也讲究中国画特有的“笔情墨趣”。“与前辈们的不同,仅在我换了一支笔而已。”
张旺认为,数字中国画技术相比传统绘制工艺的优势在于,在修改方面很方便;而传统绘制哪怕只有细微修改,都可能都要重新创作。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个过程会让他的创作热情大减;数字中国画技术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并且为创作者实现不同创作形式间的转型、融合提供便利。
张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研究方向为数字美术、公共雕塑、商业绘画等。他任职的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首家数字中国画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文:张道正)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