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林木:国家美术与国民观念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什么是“国家美术”?当然是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术。“国家美术”,在国内,能反映鲜明的时代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也能以突出的中国特色独立于世界各国各民族艺术。这种“国家美术”可以带有政治意味,如《开国大典》一类;也可以没有政治意味,而有中国艺术的特点,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们的艺术。张大千在国外影响极大,国际上当然把张大千的山水画当成中国艺术。因此,中国国家艺术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十足鲜明的中国特色,且必须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相比具有一望而知的相当的差异性。

这些年中国经济跃升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强大到让美国和西方都担心,美国现在一门心思就在怎样遏制中国的崛起,即使俄国在克里米亚让美国受辱也在所不顾,其战略仍在打压中国。反过来看,中国之国际地位亦可想而知。但中国的美术家们对祖国的快速崛起还完全反应不过来,他们的观念和心态还在三四流国家国民的状态,甚至还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积贫积弱的畸形状态中。其主要观念集中反映在如下四点:

一是错误的传统观。我们有全世界最悠久的历五千年而不断的唯一的古老文明。这个文明支撑着我们伟大的祖先们建立中国。直到15世纪,中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6世纪之后中华帝国的确开始衰落,到20世纪仍在落后中的中国,其国民开始骂祖先、骂祖先创造的文化了。“反传统”一直是20世纪最时髦的主题词。今天的中国人也热衷于骂祖先!自己不争气怎么能去骂那些创造过世界最伟大文明的伟大的先辈们?他们可从未窝囊过。人们从唐宗宋祖一直骂到秦皇汉武,再骂到2500年前的“孔老二”!还骂我们的文化,从上世纪20年代鲁迅教导青年“不读中国书,只读外国书”起,到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大革中国文化命,再至80年代有人要把中国画送到博物馆而走红画坛,直到几天前的第四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上,有演讲者竟公然把会议研究汉唐文化追溯中国文化之源直接比成让世界恐怖的“原教旨主义”!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憎恨自己的先辈、憎恨自己文化的奇怪的国民!这种憎恨情绪直接来源于西方的“革命”和“创新”思维。一切“旧”的都是“革命”的对象。当年阿Q去庙里革菩萨的命即可为证。当然,随着国力强盛,今天公开反传统的人少些了,但愿意去研究传统者仍不多。最简单的流行倾向是在传统中找几个“元素”用用即可,好像中国艺术从来就没有过缜密的系统。那位鄙夷传统文化且比之成“原教旨主义”的朋友就当着满场国内外学者把汉族与汉文化的历史常识说错!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基因,如果基因还可以自然遗传,但当今天的国人存心不要文化基因乃至要毁灭这些基因时,你拿什么为基础去建设今天的国家美术?

二是错误的历史观。我们流行的历史观告诉我们,历史的进程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且在这个规律中,因为历史是“进化”的,又总是进步的,进化在前面的总比后面的更先进、更高级,一如人比猴子更高级,故走在时间前列的历史阶段总比后面的阶段先进。因此有人又把此种进化论历史观说成是“时间崇拜”和“进步论”史观。但到哪儿去找这个规律呢?全中国的美术家都把体现这规律的样板定在了西方,即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派、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既然这就是人类艺术走过和必须去走的过程,所以弄美国式“当代艺术”的人那种睥睨群雄唯有自己得道的道义感和真理感亦源于此,政府对他们敬三分的态度亦源于此。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占据了这个艺术历史进化阶段的最高系列,其他的都还是猴子呢!面对这种雄辩的“科学”“规律”,尚属猴子的其他中国艺术家们亦无可奈何。但是,今天的历史研究把这种历史观看成是决定论的历史观,一如上帝在决定历史一样,这种由规律来决定的历史根本就不存在。历史本是由人们在其遇到的一个个偶然条件下随机自主的创造,它是随机的、偶然的、非规律的,当然也是不可重复的。从艺术的本质来看,艺术是各时代各地区的人们表达自我体验与自我心性的方式,难道原始人表达自己就不如今人?中国人表达的就不如美国人?艺术本就无此先进落后之分,亦无如此比较的可能。但上述历史观从理性与科学的角度毒害了国人,让他们崇洋仿洋穿上了追逐科学与真理名义的皇帝新衣。崇洋既然已经既科学且先进,“国家美术”不仿洋岂不自绝于历史!

三是错误的民族观。不知啥时开始,“民族主义”开始变成贬义词!“民族主义”本是为本民族利益的主张。当今世界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不为自己的利益?但中国文化界偏有一批滑稽的人要舍己。其实为己也并非一定要舍人,更非一定要损人。今天的国际贸易不是可以双赢么?不互利又怎么可以有贸易呢?以前靠武力抢夺殖民一个国家,那才是“狭隘民族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但曾几何时,“民族主义”就被直接地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以致后者已废用,直接用前者即可。于是“国父”“三民主义”之首义变成坏主张了。此倾向再发展,“民族”也不敢用了;再发展,连“中华民族”都被否了!笔者在几次全国性学术会上听一些“博士”公然论证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显然已超越学术底线,有汉奸之嫌了!此种汉奸虽也不多,但“民族主义”乃至“民族”不敢用倒是普遍的。但民族毕竟又存在,不称呼也不行,于是代名词就出来了,就是“本土”。“本土”本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本土”总有一个潜在的中心,是由中心引申至“本土”,“本土”附属于中心。而民族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不管这个民族是在哪个“本土”!失去“本土”2000年的犹太民族没有散,是民族文化;迁至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兰西人没有散,是民族文化;散在世界各地唐人街没有“本土”的华人没有散,也是民族文化……我们今天偏偏要捡起殖民文化的“本土”,而抛弃真正具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中国艺术的核心文化不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吗?连民族主义观念都害怕,连民族和民族文化都害怕,国家美术又凭什么去建立?

四是错误的国际观。20世纪的中国人都热衷国际。《围城》里方鸿渐逃难中看到某偏僻县城就钻出个欧洲人从没去过的“欧亚大旅社”。今天满天下欧美名字的房地产社区显示国人执着的国际爱好仍然普遍而且持续。美术界当然不能免俗,个个美术家都希望“与国际接轨”,亮出简历来也都是去西方办展的经历。至于由欧美“保护人”一手“保护”炒作推出的“当代艺术”,更是中国人高度国际化的标志!中国人的国际嗜好可以追溯至一百多年前的第一国际,近百年前的第二国际,和七八十年前的第三国际,那时的“国际”还是中国的领导,“国际”的领导们还教导我们说“无产阶级无祖国”。因此,中国人的国际嗜好可谓根深蒂固!但中国人的“国际”嗜好又只限于欧美,亚非拉各洲各国大多均不在国人的“国际”范围。我们的艺术创作在这种国际风气中形成了“与国际接轨”和“走向世界”的趋势。我们一心为国际创作,为迎合国际展览而创作,为迎合国际要求而创作……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艺术家大多在追求与西方趋同,理论界史学界也主要在寻求东西方艺术的相似。殊不知,作为人类艺术来讲,相似当然永远都有,那是不同民族艺术间交流的基础。但差异是绝对的,那才是交流得以进行的真正动力。从哲学角度看,事物都具共性,但任何事物只能以个性的方式存在,共性也只能在个性中方能存在。世界上找不到仅以共性存在的事物。对艺术来讲尤其如此。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个人如此,一国的艺术也是如此。国际中的艺术交流,当为这种不同文化间互通有无的关系。而对外的学习与借鉴也非趋同,而是为了丰富、完善与强化民族个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上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与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充分表现了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大趋势。可见,中国人的国际观有些逆真正世界之潮流,于中国自己的国家文化国家美术的建设亦有害而无益。

所有上述观念(传统观、历史观、民族观、国际观)都是当今流行的被全体国民认可或默认的公理般的基础观念。这些观念,处处破坏和消解着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消解着中国人的自主与自信,与国家文化国家美术的建设格格不入。因此,批判和修正这些有着基础意义的流行观念对建设今天中国国家美术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非此,自主自信地建设当代中国国家美术,让中国文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纯属空想。(文:林木)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傅抱石 国家美术 林木 潘天寿 齐白石 国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