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小桥、舟舸雕刻
刘金禄介绍雕刻过程
雕刻小部件
央广网兰州消息 武威雕刻艺术家刘金禄耗费近30年时间,以6年龄以上白牦牛角为原材料雕刻《清明上河图》,使这幅传世名画以立体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4月19日,记者在刘金禄先生家中看到了一少部分创作散件。树木、小桥、舟舸惟妙惟肖,人物、生灵栩栩如生。而舟舸和建筑等全部采用了榫卯结构,非常精巧,是一幅活灵活现的《清明上河图》微缩景观。
刘金禄先生原籍天津市,解放前随父迁居武威,受其祖父的影响和教导,自幼学习雕刻制作技艺。1976年参加工作后,因其极高的雕刻制作技能和天赋,被武威市歌舞剧团发现并调入,做专业道具工作,从此雕刻技艺不断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制作的一台双卡收录机道具,被小偷视为真品偷走,至今还被人们传说。30多年来,刘先生先后为大型话剧《不准出生的人》、大型古装戏《天河配》、电影《大漠紫禁令》、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十八罗汉》、大型民族历史剧《凉州会盟》、电影《月圆凉州》等多部影视片制作过道具,并获得多项大奖,受到了业内专家的普遍好评,有些精品被一些明星大腕及电影厂收藏。
据刘金禄先生介绍,为了完成雕刻《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工程,不仅耗费了他近30年的精力,同时也花光了自己的毕生积蓄。目前,《清明上河图》中的茶楼、小桥、行人、车马、商铺、集市、舟舸、树木等内容基本完成。但将《清明上河图》完整地立体展示出来,尚需要河流、田野等底景、远景的制作和后期组装,初步估算需要资金数百万元,但刘先生目前资金不足,独立完成比较困难。
刘金禄先生对记者说,现在多数散件已经送往北京等地寻找合作人,他手头只有一小部分。他说,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一家有实力的机构或个人合作,尽快完成后期制作工程,使这一微型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文:张永生)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