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望花如晤:由张宙星彩墨画想到的
2017-01-15 来源:美术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樊则春

在“创意城市·2012伦敦美术大展”暨“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中,唯一一位业余画家张宙星的参展作品《自由与梦想》备受瞩目,被称为有“毕加索”的感觉。或许身处西方现代艺术的语境,画家怪异粗犷的造型,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难免让人产生上述的类比;对于从事传统书画古董拍卖行业的我来说,张宙星的彩墨画,分明让我联想到明清之际的八大山人,甚或远古时代的原始彩陶。

从满足世人视觉欲望的或沿袭前人笔墨图式的角度来看,张宙星的绘画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金鱼谐音“金玉”,是吉祥喜庆的代名词,作为传统绘画的本土文化,也是张宙星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与八大山人笔下游弋于寂寞荒洲中“白眼向青天”的鱼儿一样,张宙星的金鱼也对眼睛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与夸张,画面往往以鱼眼为中心进行分割布局,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过目难忘。惜墨如金,简洁生动,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在这里呈现出同样鲜明的现代意味。不同的是八大山人的鱼映射的是画家外冷内热的内心影像,后者则里里外外透露出民间艺术的朴素健康与热烈奔放。张宙星多年痴心于乡邦文物的搜集与整理,山东莱州地区的剪纸、布艺、陶器、雕刻、年画、瓷盘等民间工艺曾给予他充分的民俗文化养分。画家融合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创作出与传统样式完全不同的崭新图像自在情理之中。也正是由于全心关注于自我内心真实的情感诉求与心性的自由抒发,才让他笔下的金鱼如此地夸张变形、简练概括,同时又洋溢着生命的活泼与快意,宣泄出作者内心躁动狂热的生命体验。

中国传统有“尚黑”的审美艺术观念,体现在以墨色为最高精神境界的中国水墨画上。作品回避绚丽的五色,仅在墨色中实现局限性的自觉,表现出向黑色回归的基本倾向。这种消极的色彩倾向,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色彩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与八大水晕墨章的笔墨世界所不同的另外一点是:张宙星彩墨系列作品中对笔墨色彩的追求与大胆运用,体现出对原始民间艺术的追溯与回归。枯笔逆锋,豪迈纵横,纵横捭阖,宁拙勿巧的墨笔线条,则体现出强烈艺术张力的金石古拙之美。这一点或许与作者自幼浸淫于书画收藏及后来的乡土生活环境有关。作为历史文化学者和收藏家,张宙星早就凭借丰富的民俗藏品收集与普及研究为业界和藏界所熟知。体现在绘画方面,其自幼禀赋的艺术潜质,加上后期广泛涉猎的史料养分,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便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焕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古代先民通过彩陶上的色彩纹样展示自己“万物有灵”观念和对待宇宙自然敬之畏之的虔诚态度那样,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有效地实现了自己“表情达意”情感宣泄的需要。无独有偶的是,远古彩陶几何纹中寓含内容最丰富、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就是鱼纹与人面的组合。这种大同小异的人面鱼纹在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中屡屡出现,寓鱼于人或寓人于鱼(在鱼纹中画人面)的特殊纹饰,令后人十分费解,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都与原始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彩陶的原始基本色彩有红色、黑色、白色及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过度性的赭色和黄色图案,起源于广泛流行的对超自然力量和艺术家灵感的原始信仰,也蕴藏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神秘欲求。这一点在张宙星的作品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殷红的热血,黝黑的精灵、明黄的旗帜、泛白的鱼眼,墨色混融,斑驳老辣。中国人所独有的诸如形色、节奏、韵律的观念,民间艺术单纯而浓郁的色彩,稚拙而粗放的线条,强烈而真实的情感,都可以在张宙星充满旺盛生命力的金鱼系列彩墨画中得到验证。可以说,我们在张宙星具有现代意味的作品中看到了原始美术古朴、简洁、热烈的神秘魅力和艺术价值。

作为一个二十多年倾心于民间文物艺术品收藏与研究的历史文化学者,张宙星始终致力于传统文脉与艺术的守护与传承。从未受过学院派专业艺术训练的他,执笔之初便自不凡,“糊涂乱抹”也令同行侧目,这或许正是他意不在画,只是通过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载体,追溯历史与文化之脉的缘故吧。正像他自己曾经说过的那样,他既不是收藏家,也不是画家,甚至连业余画家都不算。他只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一个用生命弘扬历史的人。

20138

(作者为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常务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创意城市 奥林匹克 彩墨画 望花如晤 张宙星 美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