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地铁艺术空间:流动的文化地图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台北地铁里的几米作品

作为一个客流巨大的城市公共空间,地铁既是城市文明及形象的充分展示,同时它所孕育出的地铁文化,也将“润物细无声”地浸润感染到每个与其打过交道的人。因此,让它成为一个代表城市形象的公共、公益文化空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课题。

公共艺术让地铁空间成为美术馆

在国外,俄罗斯莫斯科地铁精美的雕塑,法国巴黎地铁站的“艺术范儿”,英国伦敦地铁的浪漫站名以及一眼即能识别的线路,都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地铁文化”的典范。身临其境者,获得的不仅是一次出行的便利,更是一种难忘的文化漫游。

走进莫斯科地铁站,天花板上华丽的水晶吊灯、名贵的大理石雕像、技艺精湛的马赛克镶嵌画、极具民族风情的拱门……眼前的一切俨然是一座尊贵的帝王宫殿。一些列车的车厢内壁上印刻着俄罗斯著名艺术家的画作、文学人物肖像、世界经典文学片段和插图。在列车行驶中,这些佳作如一幅长长的画卷在车厢内壁铺陈开来,身在其中也仿佛穿越了整个俄罗斯艺术文学史。

在给人视觉享受的同时,莫斯科地铁不忘在精神上开展教益。搭乘几站莫斯科地铁,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首先从地铁站的站名上俄罗斯人就开始对人们进行政治和历史的教育,“十月广场”“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大街”“共青团员”等站名延续了斯大林时代的风格。此外,各站都配以相应的人物雕塑和历史题材的浮雕,如手持冲锋枪的苏联红军、高举旗帜的工人……流转在一个个历史面孔之间,让人遥想起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而对于每一个伦敦人来说,无论是短暂经过的游客,还是已经在这里经历了无数春夏秋冬的“老伦敦人”,恐怕都有一份难以割舍又很难说清的伦敦“地下铁”情怀。2013年,伦敦地铁迎来了150岁生日,虽然只有12条线路,270个车站,但它的地铁文化闻名于世。

除了壁画艺术和地下涂鸦,伦敦地铁也是英国影视文化与时尚艺术的焦点。每年9月“伦敦时尚周”期间,英国时装界举足轻重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制作海报,在地铁站内展出,近年来甚至有在地铁车厢开办模特儿走秀的创举,让毫无心理准备的地铁乘客们一饱眼福。

伦敦地铁还是小说、电影、电视、音乐乃至电玩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像影视作品《汉诺瓦街》、《达·芬奇密码》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等,演绎了许多动人故事。现在“国王十字路”地铁站已经成了一景,无以数计的“哈迷”们都不会忘记到特别开辟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上拍照留念。

伦敦地铁管理局艺术总监曾表示,伦敦地铁里缤纷多样的活动通常是基于整个伦敦地铁的历史、文化而进行,就是希望能够加强或者提升人们乘坐地铁的体验,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让艺术家更有发挥的空间。

更具潜力的文化消费场所

国内地铁规模正在突飞猛进,在设计规划时,公共艺术覆盖率也正越来越被重视。

从北京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出来,会路过地铁站里的一面装饰墙,它由4000多个琉璃块组成,是一件名为“北京·记忆”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琉璃块中装的是面向北京市民征集的小物件,多为票据、日用品等。登录“北京·记忆”公共艺术计划网站,就能找到这些小物件背后的“老北京”记忆。

像南锣鼓巷站这样展现老北京生活片段的地铁站不在少数。10号线潘家园站的古玩买卖场景、8号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装饰、6号线车公庄站的京剧脸谱墙……北京地铁站里富有人文气息的公共艺术设计,勾勒出北京街区的鲜活生活印记,让乘客在匆忙的脚步中领略北京生活的细节,感悟城市的魅力。

“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体验,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地铁新线艺术主设计者王中如是说。

不难发现,其实北京轨道交通站点的艺术化设计,是紧密结合其地面的人文景观情况而成的,一般是选取相同或者相似的元素,由地上文化向地下延伸。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介中看来,外观风格只是地铁作为文化公共空间存在的一种模式。静态的公共艺术与文化名人名事合为一体,就是地铁文化的一种风格。他认为,在台北有几米站,里面都是几米的漫画作品。北京也未尝不可有“鲁迅站”“齐白石站”,把文化名人的作品渗透下来,让地下空间也弥漫更多的文化气息。

对此,王中也表示,地铁作为平等的公共交通空间,客流量大,地铁空间的艺术设计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印记。“它不应该是简单的艺术装点空间和艺术营造空间,更应该是艺术激活空间,起着城市与民众交流的纽带作用,唤起乘客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深刻记忆。”

在整个北京地铁新线公共艺术的创作工作中,王中也留有遗憾:“最大的遗憾是我们的机制还是垂直体系,搞规划的只负责规划,搞艺术设计的只管艺术设计,规划、设计与艺术很难在一开始就成为有机整体,既缺乏了美学上讲究的和谐,也使得后续艺术对互动媒体的需求等难以实现。”

其实,地铁站作为一种文化空间,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能够给市民带来别样的生活方式,打造不一样的文化消费场所。易介中觉得,地铁文化空间也可以成为一种动态的文化消费方式:“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文化是要去消费。许多国家在地铁站里打造了二维码书局,许多文化商品被展示出来。市民候车时拿出手机扫到二维码进行消费,回家之后商品也到了手中。现在地铁文化空间的概念,是在关注老百姓如何在地铁空间里面消费文化。利用地铁的文化空间,打造不一样的文化生活方式,增加市民的文化消费,这才是地铁文化空间未来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地铁 流动 艺术空间 文化地图 台北地铁 鲁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