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5月30日讯】近日,继莫言叫停《苍蝇·门牙》手书原稿的拍卖后,贾平凹表示在同个专场中出现了自己的“手稿”《西路上》为假,拍卖行表示或将撤拍。当外国的手稿拍卖屡传高价成交“捷报”的时候,内地手稿市场仍在艰难前进。有行家表示,手稿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欣赏性较差,但是历史、文化意义甚高,随着市场的进步,其价值将逐渐被认可。
拍卖行:
拍手稿“吃力不讨好”
在北京某拍卖行即将举行的春拍中,一场同一藏家所藏的名家书稿、书札亮相时,先是遇到莫言要求藏家暂停拍卖、将手稿捐赠给某个机构,其后贾平凹又证实《西路上》的手稿为假。
此前一直未受到市场关注的手稿拍卖自2012年5月开始聚集众多眼球。其中2013年,杨绛要求北京某拍卖行停拍钱钟书的信札,拍卖行最后宣布停拍,但今年仍被起诉并赔偿。事情刚刚尘埃落定,拍卖市场并非风平浪静。
尽管从欣赏角度看,手稿的可欣赏性并不能与绘画、书法相提并论,但是其还原了作者撰写文字时的历史,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学者对作者的创作研究就能挖掘到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过,在市场上,手稿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门类太小了,单靠它们没法‘吃饭’。”一个拍卖行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卖一个专场的手稿还不如卖一幅名家书画,而且拍手稿还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什么情况,很多业务人员认为“吃力不讨好”。
名词解释
手稿指作者以文字、符号书写的稿本,也是指各类作品的原始记录,是作者正式印行(或传抄)发布前的各种文本的原件。
藏家往往在“废墟”中“寻宝”
有市场人士认为,名家书稿屡屡流落到拍卖场主要是由于一些作家本身的手稿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将手稿收回,而出版社长期不执行手稿退还制度,当作废纸处理给收荒匠或卖给了拍卖市场。
上文提到的北京某拍卖行有关人士回应记者疑问时表示,藏家的藏品很多都是从出版社或杂志社里以废纸的价格买来的。
“我的一些藏品也是从‘废纸堆’‘捡漏’的。”有10多年收藏经验的朱先生藏品很“杂”,比如他收藏的一个本地画家的作品,就是早年与他共事时偶得的,“有时我到他的办公室去,看到他在练字、练画,桌子上、地上都有很多不满意的作品,任君选择。当时我也没什么商业的概念,就是随手拿了几件觉得喜欢的回家藏起来,哪知道他后来就变成画家了,作品也能在市场上流通。”
另一种是他有时候听说杂志社、图书馆、书店低价清货,前去“淘宝”时,也往往能找到一些价值不被人发现的好东西。“早期很多人都没有收藏概念,不识宝,而且天天对着这些东西的人也好不敏感,往往也不对其珍惜。”朱先生说,他就曾在一些小地方的倒闭工厂低价买到大量的工艺品存货,“这些厂货现在价格可水涨船高了,不过现在这样的机会可就少了。” (文/林琳)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