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吴银杉
<导语>吴银杉几十年来的油画创作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坚持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主要表现题材为西北农村、农民,藏族地区、藏民及宗教生活。他认为画家的眼睛不应是感光底板,而应是思想侦查的“雷达”,发现对象的心灵轨迹,把握对象的精神指向。
6月3日,“第二届经典与风范——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邀请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闻立鹏、张重庆、苏高礼、妥木斯、戴士和、杨飞云、艾轩、王沂东、何多岺、郭润文、丁一林、张祖英、王克举、李延州、忻东旺、吴银杉等25位油画家;郭怡孮、龙瑞、潘公凱、何家英、田黎明、卢禹舜、苗再新、孔紫、范扬等20位国画艺术家均有力作参展。油画家吴银杉受邀参加此次展览并接受了吾艺网的采访。
脊背(油画)吴银杉 170cm×120cm 1988年—1989年
民族的脊梁:生命与自然地抗争产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品《脊背》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被视为当年有时代影响的画作,得到了美术界的肯定与好评,并入选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画面中黄土高原祖孙三代人的背影让人印象深刻,而它的创作灵感却只是一次偶然:一次写生归来,看见一个老人裸露的瘦骨嶙峋的后背在中午太阳的直射下分外醒目,和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在视觉上有某种协调统一的感觉,一瞬间在吴银杉老师的脑海里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吴老师说:“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这样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这种环境里生存,生命与自然地抗争产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将世代传承。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并将永远成为民族的一部分。”
远方地平线(油画)吴银杉130cm×90cm
灵感只是一瞬间 创作过程却漫长而执着
作品《脊背》创作于88年历时半年。顶天立地的人物形象,纪念碑式的构图,天、地、人融为一体的黄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美学上崇高的追求。从构思到画素描稿,然后画了一张油画小稿,之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从吴银杉老师的创作中,不难看出他是真诚的、刻苦的、执着的。即使在今天,当我们面对《脊背》,包括他在同一时期创作的《远方的地平线》时,仍然能被他用浑然一体的黄色调,坚如磐石的西北农民形象所象征的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经堂前的藏女们(油画)吴银杉 160cm×120cm 2002年
作品《经堂前的臧女们》创作于96年春节。表现的是藏族的藏历年(藏族的藏历年和汉族地区的春节是完全重合的),这几天藏族人不管老幼都换上了节日盛装。吴银杉老师告诉我:“虽然衣服都是新的但是创作时色彩没有画的特别鲜艳,而是画的浑厚一点浓烈一点,展现出藏族人衣服的厚重感。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曾进行了两个月的大量写生,所以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手感特别好,画的比较随意,在笔触方面比较放松不拘谨。”
纺牛毛线的藏族老太(素描)吴银杉
闻立鹏老师这样评价:“生活赋予吴银杉以艺术激情,黄土地启发了画家的艺术灵感,长期艺术实践锤炼了他的艺术技巧,这一切构成了吴银杉艺术之花的沃土,更为其更高层次的艺术创造与升华奠定了基础。”
昌盛街东五巷(油画)吴银杉 186cm×180cm
吴银杉的艺术思考与探索实践
走入21世纪吴老师似乎思考的更多,画面上也出现了更多的变化,这在一批肖像性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探索大胆地指向了这个课题,近作《昌盛街东五号 》是他下力最多,思考最深,耗时最长的一幅大画,是他各种艺术思考与语言形式探索的总汇,是他长年深入农村生活深刻感受的集中抒发。
吴银杉老师说:“我对我的创作前景既有信心,又不敢盲目乐观。我不想创作什么“风格”,因为那是徒劳的。风格是一个成熟的画家长期自然形成的某种特有的精神面貌。我想做的是,从前人、从大师的艺术中吸收对我的养分。”
吴银杉与恩师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展览中合影
<简介> 吴银杉,湖南株洲人,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远望 (素描)吴银杉 76cm×53cm
春华秋实 (油画)吴银杉100cm×81cm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