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刘金祥: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
2017-01-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现在纷至沓来的公关美学、商业美学、爱情美学、人体美学、包装美学,等等,都已经使美学这个一度显得十分神圣的字眼变了味儿,从每一个毛孔中流露出从众心理、媚俗心理和取悦心理,说白了,美学有时成了招徕顾客、谋取利润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了谋略学、厚黑学。

遭遇泛化后,美学何以自省?

美学的取消论不足为训,任何一门学科能够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好恶,而是由这一学科在全部文化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所决定的,它的功能限度、意义范围、价值体系包含着某些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机制和因素,这是相对稳定,相对恒常的,它们有理由得到承认,得到尊重。

美学失去轰动效应,由高峰跌入谷底,由热转冷已经有些年头了。一个时期以来美学显得左顾右盼,不安其位,弥漫着自责、自弃甚至自虐的情绪,这种反常的心态在理论上表现为美学的“取消论” 。有人认为美学无中心,只是处于各个学科的边缘;有人认为美学范围太小,分量太轻,不足以安身立命,学者的存身之地在美学之外;有人认为美学必须解体,最终消失在其他学科领域之中;还有人认为美学本来就不是一门科学,只是一种知识,如此等等。这种反常的心态在当下则表现为实用主义,美学正在无原则地向生活实用讨好,美学日益丧失了自身固有的目标,而下降为达到某种实用功力目的的手段,美学逐渐缩减和丧失属于它自己的那块领地,而日益成为寄生的、他律的。美学的“泛化”便是这种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必然产物。现在纷至沓来的公关美学、商业美学、爱情美学、人体美学、包装美学,等等,都已经使美学这个一度显得十分神圣的字眼变了味儿,从每一个毛孔中流露出从众心理、媚俗心理和取悦心理,说白了,美学有时成了招徕顾客、谋取利润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了谋略学、厚黑学。其实这块金字招牌的光环正在黯淡下去,文化市场已经对这种丧失尊严的美学敬而远之。

以上列举的各种说法和做法不能令人赞同。美学的取消论不足为训,任何一门学科能够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好恶,而是由这一学科在全部文化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所决定的,他的功能限度、意义范围、价值体系包含着某些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机制和因素,这是相对稳定,相对恒常的,它们有理由得到承认,得到尊重。另外,任何一门学科都与其研究对象相适应,有什么样的研究对象,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学科,具体到美学,它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意义和价值,在全部文化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同时,美也是层出不穷、永不衰竭的,因此,美学永远有其存在下去并取得发展的理由。

美学中实用主义的泛滥来自思想的偏差。任何理论都维系着两端,一是理论思维,一是实际运用,这二者相互不可替代、不可偏废。一方面,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玄思妙想并不可取,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也将严重妨碍理论思维的建构和提升,在这里任何偏差都是有害的。我们并不否认美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必要性,但是积极主张美学的实用性、应用性是否太在意了?我们对于美学如何博得社会的承认、重视乃至热衷是否考虑得急迫了一点?另一方面,对于美学自身的建设是否有所忽视?对于美学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是否有所淡漠?对于如何推动美学的提问方式、逻辑起点、论证过程、范畴体系以及方法论达到现代水平是否掉以轻心?有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短期行为贻害无穷,这在作为长远的文化战略之一的美学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因之有必要将革除美学研究中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和华而不实作风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人的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与现实生活就是绝缘的。美学对于现实生活终究具有重大意义,美学仍然是有利、有益、有用的,只不过其社会效用的产生有着特定的途径和方式。它是以人为中介而参与生活、介入现实的,换言之,它是通过人而为了人的。以人为中介而产生实际社会效用,这便是美学特有的效用机制。

总的来说,上述种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在理解美学的功能这一点上出现了偏差。美学的功能究竟何在?我们认为,美学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人的理性需要。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具有高出于种种感性需要的理性需要,这是人性的核心,人性提升的标志。这表现为对于事物的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确信。对于客观真理和真理标准的执著追求,表现为相信科学的力量,重视人类认识活动和道德实践的科学基础,积极地运用理智力量和逻辑思维去把握世界,并将把握世界的思想成果稳定地保留在明晰的思维之中,表现为最终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然而美学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又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特点。美学以对于永恒的宇宙之谜和深邃的人生真谛的思索、追踪、破解为使命,它通过对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于存在价值的不断追问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最高阐释,而为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文向导,为历史发展增添巨大的精神动力。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人的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与现实生活就是绝缘的。美学对于现实生活终究具有重大意义,美学仍然是有利、有益、有用的,只不过其社会效用的产生有着特定的途径和方式。它是以人为中介而参与生活、介入现实的,换言之,它是通过人而为了人的。以人为中介而产生实际社会效用,这便是美学特有的效用机制。

这一特殊的效用机制决定了美学不可能是急功近利的。首先,美学所关心的人的本质、价值、潜力、目标、成就等一系列终极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和优化人的情感生活、文化素质、价值体系、精神旨趣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人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被动性,其活动的目的、动力和效率就大成问题,因此,就美学对实际生活的作用而言,人这一中介环节是不可超越、不可缩简的,强求美学超越和缩简人这一中介环节而直接满足某种实际功利需要,其结果必将是消极的。其次,美学以人为中介的效用机制消解了社会潮流的动荡性、激变性,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机制,经过冷凝、沉淀、结晶和升华,以滞后的、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美学的现实感并不在于亦步亦趋地尾随社会潮头,而是在守持自身的机制、方式和特点的前提下对现实生活发挥实际效用。再次,美学的效用机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相对自律的,而不是完全他律的,它与其他文化形态存在着天然联系,但它不能成为其他文化形态的仆从和附庸,他有自己的目的,而决不成为其他文化形态的手段,否则将给美学带来重大的劫难。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将美学降格为伦理概念的注脚、宗教神学的婢女、阴谋政治的工具的先例,其结果便是导致美学发展的挫折、停顿甚至倒退。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如果说美学不能仅仅从属于政治、伦理、宗教的话,那么它当然也不能仅仅听命于实用功利,对美学强求实用功利同样势必妨碍美学的健康发展。只有以人为中介摆正美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美学的社会功能。

形而下的应用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当今过分强调应用研究,而对基础研究的意义有所忽视的情况下,在目前一些应用研究显然不成熟,明显游离于美学的情况下,确认美学的基础研究的必要性,无疑是当务之急。

与其他科学理论一样,美学也有形而上的基础研究和形而下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形而下的应用研究固然重要,但在当今过分强调应用研究,而对基础研究的意义有所忽视的情况下,在目前一些应用研究显然不成熟,明显游离于美学的情况下,确认美学的基础研究的必要性,无疑是当务之急。美学的基础研究旨在解决美学的基本问题,为美学制定原则大法,它所取得的任何进展对于整个美学都具有改变全局和刷新全貌的意义,美学的应用研究必须立足于这一坚实的地基方能有所发展。同时,美学的基础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包括美学的提问方式、逻辑推演、范畴系列、理论构成和方法论都带有强烈的理论思想色彩,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总体思维水平,因此美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潜心于本学科的基础研究,不断地探索、发现、开拓、创新,在本学科的根本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推动整个学科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科学的真谛在于永远向未知领域突进,不断向真理靠拢,它的每一次突进,每一次开拓,都将整个学科带进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的应用研究所达不到的,王国维的美学和康德美学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中西方近代美学规定了方向,前者张扬的个性意识和悲剧精神,宣告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后者确立的主体意识和心理学倾向在当今西方美学中仍然不绝如缕,在这里美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就实现了其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和强大生命力。费希特说得好:“每一个学者,都本能地要求进一步发展科学。特别是发展他们所选定的那部分科学。它的进步决定着人类发展的一切其他领域的进步;它应该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以便为他们开辟道路,研究这条道路,引导他们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要指出的是,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最富于民主思想、对现实生活最具介入意识、参与意识的一个人,尽管如此,他在强调学者应该密切注视并经常促进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进程,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没有忘却此外的一项更重要的使命,即发展科学本身,这一现象本身便足以发人深思。

学者的使命决定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治学态度和生活方式。为了保证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和纯正性,学者往往远离尘嚣、超然物外,与功名利禄隔断因缘。这并不是主张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而是说学者应守持自己的事业,沉得下来,钻得进去,才能有所建树,划时代的美学理论不能靠追赶社会潮头而铸成,它是长期积累、沉淀、结晶、升华的结果,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淡泊的心志便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康德终身过着一种刻板、平静、单调的生活,一生没有离开他的家乡哥德斯堡20公里以外,但这无妨于他成为美学史上扭转风气的大师,也无妨于他的美学理论彪炳史册。相反,如果学者过于顺时随俗,热衷于追逐时尚,扩大影响,功利心强烈,目的性浅露的话,对于科学发展本身倒是非常不利的。郭沫若写《李白与杜甫》 ,刘大杰写新版《中国文学发展史》 ,冯友兰在“文革”中批孔,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那都不是科学上、学术上的前进,而恰恰是一种倒退。冯友兰后来对此表示了追悔之意,他的这一段反思值得借鉴:“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这叫立其诚, ……如果是符合一时流行的意见,以求得到吹捧,这就是伪,就是哗众取宠。 ”这在美学史上也不乏先例,莱辛的两部美学著作《拉奥孔》和《汉堡剧评》的学术价值颇为悬殊, 《拉奥孔》在长期潜心研究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总结出许多重要的美学规律,如化静为动、化美为媚、不到顶点,等等,同时也张扬了启蒙主义关于运动、变化、发展的新的审美理想,但《汉堡剧评》便显得针对性太强,目的性太直接,受制于一时一事的实际情境,纠缠于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理论思维往往不能从感性现象上腾跃起来,对问题做出更加有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结果让琐碎的争辩、繁冗的例证、即兴的评点遮蔽了;他建立德国民族戏剧的初衷,妨碍了他对于近代戏剧美学规律的总体把握,尽管这部评论集仍有较大影响,但与《拉奥孔》相比,其学术档次却显然等而下之了。

在当今学界言必称经世致用之际,看来还有必要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学者必须像守住精神家园一样守住自己平静的书桌,必须像战士紧握手中枪一样紧握自己手中之笔,实现自己生来就注定的推动科学进步、促进文化建设、弘扬学术精神的天命。在这里愿以赫尔岑的一段话自勉并与读者共勉:“学者为了科学的利益埋头于书斋之中,从事单调无聊的工作,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来自社会方面的伟大的嘉奖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要补充一句:为了美学的进步和发展而痴心不改,贡献出自己心血的学者,他所从事的工作即使暂时不能得到社会的重视,未来也将获得历史的嘉奖。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美学 刘金祥 公关美学 商业美学 爱情美学 人体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