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策展人的空间和观众
2017-01-14 来源:《当代艺术》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作者:亨利.克洛德.顾索

1982年至1985年间,任职法国博物馆督查总局;1985年至1994年,担任南特美术馆馆长;继而成为法国博物馆以及波尔多博物馆总督查;作为欧洲当代艺术的知名专家,他被任命为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校长,直到2012年;现为法国国家遗产荣誉总负责人。现为艺术8协会主席。

部分策展:《LucediPietra》意大利罗马发尔尼斯宫2007

IndianSummer》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艺术馆2005

CitiesontheMove,contemporaryartinAsia》法国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

FirstFrenchcontemporaryartexhibitioninIndia》印度新德里国家现代艺术馆1995

DepuisMatisse...lacouleur》法国南特南特美术博物馆1985

著作:《让.艾雷恩(JeanHelion)》1992年、《萨尔基斯(Sarkis,Ikones)》2002

《明朗的夜(Lanuitclaire)》2005年、《字眼(LeoildesMots)》201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策展人”这个称呼和类似身份的艺术从业人员开始在中国亮相,在借鉴西方艺术策展人经验和教训的同时,他们以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坚持在中国尚未成熟的策展领域中独自行走。今天,我们借法国策展人亨利.顾索在中国的首次策展,一“窥”职业策展人的对自我职业的理解,以及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

对整个艺术行业来说,策展人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塑造出一个“好猎手”的形象。我觉得策展人更多的是要负责传递或说塑造一种空间概念的形象,因为策展人做的工作是具象地把自己的艺术意识进行再描摹和重新的塑造。

单就我个人来说策展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空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其次才是艺术家。或许这个艺术家,不是很有名,但把他的作品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和空间中会变的很不一样。另外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是观众,因为做这样一个展览不是为了圈内人和局内人做的展览,如果一个展览失去了观众的话,就是没有意义的展览,那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观众,观众对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单就以策展人的角度来陈述,我更喜欢观众、喜欢观察外界的感受,而不单单只是艺术界的反馈。作为策展人而言,我的任务是通过展览,通过这种方式和观众建立一种对话,这是我很感兴趣的,而且是我一直在做的。

 

很多策展人都遇到过,空间概念和观众存在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主次关系的困扰。我认为一个展览,首当其中是把作品放到空间里,那空间在这个层面里是一种沟通,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当然众所周知的是,公众会有一种倾向性,他们想和艺术家直接交流沟通,那这时候艺术家会完全变成一种屏风式的物质的东西,在介乎他的作品和观众之间。这也是为何,我们要让作品来说话,而不是艺术家来说话。对我来说,这样就是很自然地用作品来说话,然后在空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再是艺术家很自然去情感的流露。会有人问我,“作为一个策展人,我在空间、作品和观众之间,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那就是完全地把作品的展示给公众,我是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让作品和观众之间能够产生对话,产生一种交流和沟通,那这也是艺术家和空间之间的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很多西方的策展人在策划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可能只用他自己的目光,虽然每一个策展人有选择的自由,和自己的艺术个性。但是,当策展人进入国际艺术视野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去审视自己的策划是否具备一种切合实际的“当地性”。

这次在中国的策展经历,从我策展人的身份而言便是一次很独特的经历,想必对艺术家更是如此。谢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创作和这样一种面对空间和环境的无拘无束都体现出思想的全神贯注,他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同时也采纳了北京的生活所显现出的那种意外的含蓄。于此艺术家与推荐给他的这个艺术8创作空间之间的对话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而这个展览最重要的特点其实是艺术家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在画廊空间来完成来展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和我之前在欧洲策划的展览相比较而言,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一次策展,和原先在欧洲的策展形式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首先是这个地方的特殊性,尤其是历史性很吸引我。当然我更感兴趣的是我和参展艺术家谢磊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我策展也有帮助,帮助我更加的轻松。换而言之,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因这特殊的环境、地点、人物,让我觉得更有意思。

对于国际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我认识一些在国外很活跃的中国策展人。但对于中国国内的当代艺术环境来说,了解不多。诚然我和国内的策展人,像是央美、国美、西安美院等等的策展人之间有合作,但是因为我没有机会在中国生活和直接沟通,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还是了解的相对来说少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尤其是,我对中国年轻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就了解得更少了,所以这次在中国的第一次策展我也找了一位年轻的评论家—梁舒涵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从这次在中国的策展经历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很多样性也很多元性,很国际化也很时尚。当然从艺术市场上来观察的话会变得更有意思一些,因为有很多的中国的收藏家开始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而且会变得更加有多样性。从我的观点来说不是把当代艺术放到艺术市场中变成一种消费,对我而言更重要的其实是艺术家本人,能对这个社会能带来什么、艺术家在做些什么?艺术家作为一个个体来说对社会的影响,这是我所感兴趣的。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亨利 国家 国际 空间 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