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的老师阿·巴斯蒂恩的《女画家肖像》。巴斯蒂恩是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吾艺网7月3日讯】一张张经典的面孔背后串起的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脉络。近日,“面孔后的故事——馆藏肖像精品(油画/素描部分)”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央美美术馆呈现了25幅馆藏精品,用美术史上的经典“面孔”讲述了中国油画艺术向西方学习至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央美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李垚辰告诉记者,此展也是中央美院美术馆“经典藏品”系列研究展的首展,此后央美美术馆将“经典藏品”展作为一个固定陈列展,定期更换主题,以期呈现出央美美术馆的众多馆藏。该展将展至2015年1月25日。
馆藏肖像精品开启“经典藏品”系列
作为中央美院美术馆“经典藏品”系列展的首展选择了油画中的肖像板块。谈及原因中央美院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李垚辰告诉记者,从最初引入西画学习以来,中央美院在油画领域的学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为此油画板块的藏品在整体馆藏中水平也高。”其中,李叔同、徐悲鸿、靳尚谊等艺术家的油画肖像画创作都属于美术史上的经典。
与此同时,央美美术馆也馆藏了部分欧洲肖像画原作,其中包括传为库尔贝的《妇女头像》,“这是国内美术馆所藏的重要国外美术作品,为民国时期艺专留下来的,”李垚辰介绍,除此吴作人的老师阿·巴斯蒂恩(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女画家肖像》也是国内美术馆为数不多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呈现中国油画肖像发展脉络
李垚辰告诉记者,在中国20世纪以来的油画肖像大致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是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第二个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最后是自“文革”结束至20世纪末。不过由于第三阶段藏品收藏和研究还有待加强,为此此次展览只涉及了前两个阶段,“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中国油画肖像画发展的脉络。”
李垚辰指出,此次展出李叔同的《半裸女像》、徐悲鸿的《男子正侧面速写》、李毅士的《陈师曾像》等都呈现了当时的作品主要由有留学背景的画家创作,其风格主要是受欧洲古典主义影响。
而到了靳尚谊的《青年女歌手》、詹建俊的《傣族老大娘》、侯一民的《少数民族女肖像》等作品,则可以看出当时的艺术样式主要受苏联影响。随着“马训班”(1955年春,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马克西莫夫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的指导教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顾问抵达北京,这个油画训练班简称为“马训班”,为期两年半)的结束和留苏艺术家的归国,中国的油画肖像显示出以结构准确为主要特征的苏联现实主义肖像画的影响。
【经典面孔】
徐悲鸿 《男子正侧面速写》
李垚辰指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徐悲鸿所画的课堂油画习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徐悲鸿留学时期的艺术。
事实上,除了油画习作外,徐悲鸿还有一张素描人体作品,其中的模特与油画中模特为同一人,并且模特的动势也一样。通过对比画面,研究人员推断这张素描是油画中侧面人体的素描稿,徐悲鸿写生画完男人体的正面之后,根据侧面的素描,画出了男人体的侧面油画。
李叔同 《半裸女像》
这是目前比较确切的李叔同唯一两件存世油画中的一件。在中国早期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09年前后留下来的中国早期油画极为稀少,仅有李铁夫的,但李铁夫油画保存条件很糟糕,直到现在都不敢太确认是1909年前后。李叔同这幅创作于1909年前后的《半裸女像》便是中国早期留学美术的实物。
【肖像画的历史沿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突出表现赞助人的美德
肖像画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已出现,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思潮的兴起与推广,人的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表现在艺术上则是关注对现实生活和人的描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肖像画才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
然而,那时的肖像画主要是为王公、贵族和僧侣等艺术赞助人委托制作,真实摹写并不重要,而以肖像画的形式突出表现赞助人的美德却是此时肖像画的重点,因此,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以及一整套再现三维空间、体积和质感的绘画技术一并形成了肖像画的古典传统。
进入17世纪
现实主义肖像画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王、宗教势力衰落,荷兰小画派中开始出现以逼真描摹为目的的现实主义肖像画,这种肖像画的记录功能增强,类似摄影照片的作用,而且普及到普通民众,同时反映的也是市民以及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
19世纪中期以来
成为自我表现的一种工具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库尔贝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和肖像的作品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传统艺术的挑战。库尔贝的肖像作品在真实摹写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包含了有意识地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库尔贝开启的这一方向在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完全明晰化了,肖像画在西方现代艺术家手中开始成为自我表现的一种工具。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