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
2017-01-14 来源:《艺术时代》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耿建翌消失在公共视野中好多年,这与他作品的质量无关,可能正如他所说,有些事情的“点”不太对,他错过了当代艺术及市场最热闹的那几年,扎堆的展览及购买数据中很难找到他的名字。此次的大型回顾展,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多少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出发和亮相,毕竟,他曾是85新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相较于他过去的名气,近十年来,他实在沉寂太久。

“无知”作为这个展览的总称,多少有点“双关”的意味;可能对于耿建翌来讲,“无知”是他的一种创作思考;而对于观众来讲,本身对他的作品就是一种“无知”的理解状态。展览展出了耿建翌19852008年期间的作品,以门类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早期绘画、90年代影像图片系列、文件档案、书形式的作品以及多件装置作品。从这百余件繁杂的作品可以看到耿建翌的创作尝试或改变是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一致,甚至是超前的。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窥探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大体脉—从最早的政治波普到后来的书信档案整理再到时下架上艺术家都在尝试的大型装置等。

耿建翌的作品一直具有某种实验性及边缘性,这也与他的状态有关,他看似散漫放松的一些作品,里面却有着非常自律及紧绷的个人探讨。作于2004年的装置《没用了》,这次展出了这件装置的一小部分,他将很多朋友不要的旧物收集到一起,附上卡片—内容为固定问题的答案,比如“何时获得这件物品、何时不要了”等。耿建翌并未对这些物品做过多的自我阐释或者再创作,他只是将每一件物品用有机玻璃罩起来,归类摆放,曾经出现在生活中的带着温度的物品被遗弃后,温度全无且失去了全部的实用意义,只有附带的卡片上可以透露出它们曾有的生活。耿建翌对私密空间及物品的这种收集及再利用,充满着他个人的冷静和严酷,物品上附带的生活经验及印迹被他抹去,这种抽离带着质疑,这些物品与主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曾有的意义是原本存在还是被赋予的?当这些全部被剖开抛掉的时候,这件经历了岁月的被遗弃的物品究竟还有着怎样的存在意义?

这种对身份的质疑及思考一直贯穿在耿建翌的作品中,像是在装置或影像作品中,他反复地用一些零碎的片段与细节呈现他的想法,本该让人觉得反复和絮叨的细节在他的作品中却充满各种可把玩的意味。影像作品《做到正确的自己》中,他拍摄了一段清洁工路边扫地、工人刷墙、小贩削甘蔗的劳动影像,然后将他们带到棚里,让他们对着空气模仿影像里自己的动作,直到可以准确地复制那些真实场景中自然而然的动作。脱离了原本的语境,再精确的模仿都显得拙劣与可笑,身份随着环境发生的改变也在这些模仿中被无限放大。

耿建翌无意在作品中加入个人体验,只是用他非常清醒的眼睛和头脑旁观所有的状况,并将其分离解析,这些已经足够让我们这些原本拥有精确身份定位及思考的人变得混乱无知起来,那些抽离过后,自己或者世界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一个吗?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作品 展览 耿建翌 物品 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