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秋,《北京晚报》“五色土”将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精选呈现给广大读者,每天一幅,图文并茂。连续登载三个月,我期期不落,即便出国探亲,也嘱咐老伴帮着剪裁,以至于一张未缺,保存至今。
这个“精选”是从200多幅“包袱画”中选出来的,来源于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戏曲片段的画面,带给我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无穷的乐趣,我非常喜爱它。当年我便把它一幅幅地从晚报上剪下来收藏在剪贴簿里,以后有空就翻翻看看。虽然我现在退休了,这100页的剪报也已变得发黄,但对它的喜爱仍然不减当年。
因为我生在颐和园北的大有庄,长在颐和园东门外的西苑街,我和弟弟妹妹都是颐和园小学的老校友。从儿时起,我就随祖父、父母、老师、同学经常逛园子,对园子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园子里的楹联书法、长廊“包袱画”却只了解一点皮毛。而晚报“五色土”为我们做了这样细致的整理,让我这个“颐和园控”从此多了无限的乐趣。
长廊画太美了,以前我和弟弟妹妹就在廊底下指着上面的画问祖父,祖父总是耐心地讲解,虽然有些听不太懂,但却熏陶我和弟弟爱上了画小人儿,我尤其爱画侍女,弟弟爱画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再后来,我弟弟也就真学了美术成了画家。至今想起来,长廊画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多少快乐、多少乐此不疲的话题、多少美妙的回忆啊!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