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振奋人心。记者昨获悉,备受关注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据悉,该展览将于7月26日亮相扬州博物馆,届时,故宫博物院将精选出70件馆藏文物在扬展出,其中不少都和扬州有关,而扬州博物馆也将精选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宝贝”同台亮相。
中国大运河,将北京、扬州这两座拥有深厚历史、不同个性的“古城”跨时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故宫博物院众多的珍贵藏品中,有许多来自于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朝贡。由于当时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优势,这些朝贡品或由扬州本地能工巧匠精心制作,或途经扬州沿运河送达紫禁城。
“即将亮相扬州博物馆的‘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将给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送来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据该展览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展品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春秋至清代,120件展品也类型丰富,涵盖了玉器、漆器、书画、陶瓷器、杂项。据其介绍,故宫博物院将精选出70件馆藏文物在扬展出,其中不少都与扬州有关,而扬州博物馆也将精选出50件具有代表性的“宝贝”同台亮相。
因为该展览有120件展品齐亮相,扬州博物馆特意腾出两个展厅——二楼古代艺术厅与八怪书画厅,这两展厅同在扬州博物馆的二楼,面对面,正好呈一个“回”字形展线参观,这也是扬州博物馆首次用两个展厅举办一个展览。
【先睹为快】
参展35件玉器已经敲定
记者昨向扬州博物馆打探后得知,参展的35件玉器已经敲定。今天,记者就特邀故宫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的专家推荐了其中几件代表性玉器,带您先睹为快。
■故宫的玉宝贝■
玉沉淀着紫禁城的历史。乾隆年间,扬州玉雕发展到巅峰,扬州成为全国玉料的集散中心和主要生产基地。两淮盐政在建隆寺设有玉局,承制生产清廷各种玉器,并将其中大量精品进贡朝廷,那时产生了名闻遐迩的“乾隆工”(扬州工)。清代扬州朝贡的“乾隆工”玉器有盏、盏托、匜、杯、花熏、烛台、盒、盖罐、奁、鼻烟壶、梅瓶、双耳瓶、活环盖瓶、扁方瓶、卧马、洗、五供、三足炉等多种造型和装饰。据清宫档案《进单》不完全统计,两淮盐政在乾隆年间进贡玉器300余件,其中既有陈设欣赏品,也有生活实用器皿和配饰用品,一应俱全。
清·青玉太狮少狮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石狮子,我们见过很多,那么,玉狮子,你见过吗?故宫博物院藏的清·青玉太狮少狮,取材青玉,有皮色。圆雕太狮少狮,栩栩如生。只见,太狮回首、扬尾,呈伏卧状。颌下琢一绣球,太狮口衔绣球上的一条锦带。一只少狮仰首依偎于太狮身旁,口衔另一条锦带。另一只少狮四足蹬两狮,口衔锦带尾部。太狮威武庄严,少狮温驯可爱。狮身毛发雕刻精细,流畅自然,布局疏朗,不失为清代玉器的优秀作品。配有紫檀木座。
【专家解读】
太狮少狮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狮”谐音“师”。太狮少狮,即指太师少师。太师为古代品级较高的官职,一大一小两只狮子,有子嗣昌盛、辈以高官之寓意。
清乾隆·白玉花卉纹碗清代宫廷重要陈设品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碗,材质一般都是瓷器,那么,用玉雕制而成的碗,你看过吗?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乾隆·白玉花卉纹碗,就让人大开眼界。这只高3.8厘米的白玉碗,撇口,矮圈足稍外撇,底微内凹。碗表面运用去地浅浮雕技法,在口、足处饰两周俯仰花瓣纹,碗腹中部饰俯仰花叶纹,外底中间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
【专家解读】
玉质碗在清代宫廷的使用非常广泛,数量上可算得上是玉器之最。采用玉质主要是青玉、白玉,其次是碧玉、黄玉。造型多样,如高足碗、平足碗、墩式碗、浅足碗、盖碗、花瓣口碗和直口碗等。主要运用浮雕、阴刻、填金等技法,有的在表面饰纹,有的碗内外均雕琢纹饰,还有的刻有乾隆御制诗和款识。玉碗的加工技术水平在清代中期达到了鼎峰。
清代玉碗大部分为实用器,但类似这样的玉碗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价值,成为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
清乾隆·乾隆款青玉卧马再现郎世宁西方画马技法
今年是马年,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时期的乾隆款青玉卧马,就格外引人注目。这个长13.3厘米、宽7.8厘米、高7.5厘米的“宝贝”,由青玉圆雕而成,造型栩栩如生。只见,马左向回首卧姿,头顶及背部刻画鬃毛,马尾较长自后向前收于左后肢处。腹部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专家解读】
清代玉马造型有单马和双马,还有海马负书、马上封侯等具有吉祥寓意和神话传说题材的造型。乾隆时期,宫廷画家郎世宁把西方的画马技法引入宫廷,注重细部表现,具有极强的写实风格。这件玉马明显受到此种画风的影响,形象极为生动,是乾隆时期玉器中的精品。
■扬州的玉宝贝■
故宫博物院藏的玉器珍品,几乎每一件都让人惊喜不已,扬州又有哪些“宝贝”与之同台亮相呢?
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故宫博物院参展的几乎都是清代的玉器,扬州博物馆就联手邗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扬州文物商店,精选了各个时期的玉器精品,使参观者感受到不同时期玉器的特色,也通过欣赏这些不同时期的玉器,了解到玉文化的发展史。
春秋·夔龙纹玉璜春秋玉璜的典型代表
扬州博物馆藏的春秋·夔龙纹玉璜,是1981年邗江甘泉军庄汉墓出土的,长8.9厘米,宽2.6厘米。
这件璜为单面片雕,正面琢雕背向两龙,中间以勒槽分割,四周出脊,龙口微张,舌上卷作开口的穿孔。龙身饰浅浮雕卷云纹,纹样饱满。在卷云纹之间采用劲健的细阴线琢饰钩云纹、几何纹作附饰,底面未抛光。
【专家解读】
春秋时期是我国玉璜发展演变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终春秋一代,玉璜形构、纹饰打破了商周同类器讲究“象生”“整形”组合和平面雕的特征,形成纹饰繁缛精细、构图丰盈饱满的时代新风,将传统玉璜制作、装饰的工艺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这件玉器为春秋玉璜的一个典型代表。
西汉·蝉形玉琀寓意像蝉一样在土中复生
在扬州出土的很多汉墓里,都曾发现玉器作为随葬品,扬州博物馆藏西汉·蝉形玉琀,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只见这件玉琀呈蝉形,用新疆和阗玉雕琢成,洁白无瑕,光质莹润,具有极强的透明感,蝉头部略呈弧形,眼目突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覆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内凹的横纹,表现出蝉的有伸缩功能的腹节。
【专家解读】
蝉的琢磨工艺极其精良,线条洗练、流畅、挺拔。造型准确、逼真,反映了汉代琢玉技艺深厚的底蕴。玉琀是葬玉的一种,汉魏六朝,玉蝉的使用极为广泛。以蝉作琀,可能与蝉的生态特点有关,冀望死者像蝉一样,在土中复生。
东汉·辟邪形玉壶罕见的东汉玉雕精品
扬州博物馆藏的东汉·辟邪形玉壶,通高7.7厘米,玉壶以和田玉琢成辟邪形,作跪坐状,右手托灵芝仙草,中部镂空,头顶开圆口,上置环钮银盖。辟邪二目圆睁,张口露齿,舌尖上卷,头后置双角双翼,若卷云,胸腹圆浑丰满卷尾足藏于臀下。
【专家解读】
辟邪身刻细圆圈纹、羽毛纹,集圆雕、镂空、浮雕、阴线细刻手法于一体,造型生动,雕工精细,玉质润白,是罕见的东汉玉雕精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出土的文物,保存完善,造型生动,雕工精湛,不得不说是罕见的东汉玉雕之精品。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