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中国文物中的“蹴鞠”盛宴
2017-01-1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吾好
文章分享至:

蹴鞠纹铜镜(宋)

汉画像石上的“蹴鞠”(南阳)

 

宋太祖蹴鞠图(元)钱选

 

长春百子图卷(宋)苏汉臣

【吾艺网79日讯】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正在巴西踢得如火如荼,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绝对的十拿九稳,常常出人意料。西班牙爆冷回家的消息一传出,很多人捶胸顿足,谁知球迷流给西班牙的泪还没擦干,意大利又爆冷输给了哥斯达黎加,指望意大利连胜获得出线资格的英格兰也默默收拾起了行李。冷则冷矣,传统强队的爆冷尚且使球迷有扼腕的可能,面对向来发挥稳定的中国男足,大家只好举起“围观就是力量”的小旗,摆出坐山观虎斗的架势,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为自己的国家队熬夜看一次世界杯。

说到踢足球的实力,眼下的中国队估计没什么发言权,但说起足球的起源,倒是很可以聊一聊,因为历史上足球和中国颇有渊源。在古代中国,踢足球这项体育运动被称为“蹴鞠”,或名“蹋鞠”、“蹴球”、“就圆”、“踢圆”等。2004年伊始,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则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足球活动。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都知道,反派高俅一出场,命运就和“蹴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发迹史可以称得上是“蹴鞠优则仕”。因为高俅的蹴鞠技术很高,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撞见,得到赏识,端王登基之后,高俅很快飞黄腾达,官至太尉。虽然小说追求戏剧效果,必然对蹴鞠的作用有所夸大,历史上高俅的发迹史也不可能全凭一球,但我们从中仍可略窥宋朝时期蹴鞠的流行,恐怕不比眼下大家对世界杯的劲头差。

相传蹴鞠始于黄帝时期,《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蹋鞠”,即指“蹴鞠”。中国与蹴鞠有关的艺术品数量很多,历史悠久,汉代文物中就有类似蹴鞠的场景出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西汉时期的“蹴鞠纹图案印”,铜制,印面1.6厘米见方,厚0.5厘米,是一枚双面印。凹铸图案的一面展现了两人对面,用足背颠球的场景。汉代画像石上也多见舞者、击鼓者身旁有圆形物体悬在空中的场景,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蹴鞠。画像石上的蹴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性的蹴鞠,占多数;另一类则是单纯为了愉悦身心而蹴鞠。表演性的蹴鞠属于汉代“百戏”的范畴,旁边常配有伴乐或大鼓,蹴鞠动作跟随节奏变化,表演者以高难度动作取悦观众,有些类似今天的杂技;愉悦身心的蹴鞠类似今天的健身,目的在于提高个人身体能力。蹴鞠之所以能在汉代发展流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转变成为表演娱乐节目。此外,汉代的蹴鞠还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部分。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然而不管是印章还是画像石,线条都较粗犷,颜色单一,关于蹴鞠的细节不分明,加之文献记载的和蹴鞠相关着作均已散佚,其形制难以确考。

唐宋以后,展现蹴鞠场景的艺术品细节生动,具体可感。拿绘画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画笔法工整,人物衣着细腻,四季景色分明,孩童个个天真活泼,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个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蹴鞠不只为孩童所喜爱,皇室贵族也热衷这项运动。上海博物馆藏的《宋太祖蹴鞠图》就为我们展示了宋太祖等人在军中空闲时踢球为乐的画面。这幅画由元代钱选临摹,原图是宋代苏汉臣所绘。画中在前面踢球的两人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赵匡义,后面观看的四人分别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明人唐文凤的《题蹴鞠图诗》云“军中之乐谅亦宜”。明代的《宣宗行乐图卷》亦有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皇帝热衷蹴鞠的景象,和《宋太祖蹴鞠图》不同的是,这幅图卷中宣宗不再亲自参与蹴鞠,而是端坐在台上,观看台下蹴鞠艺人表演。古往今来能有一人包场看足球这种待遇的,恐怕也只有当时的皇帝了吧。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世界杯 中国 起源 足球 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