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平安帖》(局部),3 .08亿元创“天价”。
拓晓堂
近年来,随着拍市热度的升级和收藏门类的细化,书札收藏作为一个小众但极具文史价值的门类,愈来愈受到藏家关注。2014年春拍,北京匡时重磅推出的“周作人致郑子瑜信札8 4通”悉数成交,共拍得758 .43万元。而在2013年南京经典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以1050万元成交。再往前追溯,2010年,嘉德秋拍,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更是拍出了3 .08亿的天价。
信札是古人最常用的联络方式,又称书札、手札或书信,古称尺牍、尺书、鸿雁、鱼雁等。事实上,信札收藏古已有之,而信札拍卖现身中国拍市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信札作为“小品”,很长时间附属于拍卖行的“古籍善本”部门,随着近年来信札收藏升温,各大拍卖行在春秋两季大拍时会应藏家需求而设立尺牍信札专场。比如2014年嘉德春拍,便设有“名人书札签名收藏”专场,全场成交率高达87 .04%。拓晓堂先生是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创始人,主持古籍和信札拍卖长达20年。南都记者就信札近期收藏及拍卖的热点问题,对拓晓堂进行了专访。
书札收藏现状
民国、明代书札为两大热门
南都:请谈谈信札收藏的历史?
拓晓堂:书札收藏其实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从文献上看,自汉魏以后,也即纸张产生之后,当纸张取代了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也就有人将书信作为艺术品收藏。现在看到的《淳化阁帖》是宋代内府将古代著名书家的墨迹双钩描摹之后,刻在木板上做成的拓片。在《淳化阁帖》的拓片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书札。我们看到的所有王羲之的作品,也都是书札(编注:前文所提以3.08亿元拍出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原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2010年拍出的为前半部共4行41字:“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寿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由此可见,书札已经不仅是在民间,在宫廷里也在有规模地庋藏。现在保留下来的汉魏之间的艺术品,半数以上是书信。可见书札收藏历史非常悠久,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南都:嘉德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有了信札拍卖?当时整个信札拍卖的市场如何?
拓晓堂:从1994年嘉德第一次拍卖开始,书札已经作为一个项目进入了嘉德拍卖的序列。书札历来被视为小品,不属于出自某些知名书画家或政治家的“重器”,从价位上不能和“重器”相比。但书札一直为文人爱好和欣赏,价位虽然不高,却博得藏家的重视。
南都:如何鉴定一通信札的价值?
拓晓堂:鉴定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纸张、作者的书写风格、收藏的印迹以及附属的资料。当代书札还有信封、邮票、邮戳等等。因素很多,但主要还是看作品的硬件条件。就说纸张吧,因为写信有专门用的信纸,信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时代风格不对,就会影响对这件东西真伪的判断。
南都:哪个年代、哪些领域或者具有哪些特征的信札最热门?
拓晓堂:民国书札属于比较热门的项目。民国期间有一些距离现在相对较近、熟悉和认知程度也比较高的文人学者,这些学者的书札近期受到热捧。当然这跟民国的文化背景有关,民国的掌故大家都比较感兴趣。
现在要谈宋元的书札,当然很少了。不仅数量少,鉴定也比较困难。比如最近的《功甫帖》,《功甫帖》实际上还是一封书信,它就是一个札子嘛(编注:《功甫帖》是苏轼写予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该帖二行九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苏富比,《功甫帖》以820万美元被中国藏家刘益谦拍得。)由于年代久远,它的真伪问题容易引起争议。现在,能够看到的信札的上限就是明代了,明代的书札也一直是个热点。比如嘉德去年秋拍中,有张葱玉先生的一批明代书信,拍得非常成功,价位也很好。
书信的问题,除了热点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东西本身。如果有一批书信又好又便宜,肯定会受到藏家追捧。对于书札的爱好不是一日,而是一千五百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