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六张画读懂中国式“抽象”
2017-01-16 来源:新京报 作者:吾好
文章分享至:

 

谭平VS王光乐

左图:最早印在《世界美术全集》中蒙德里安的作品改变了谭平对绘画原有的认识,“在此之前,我们认为抽象就是赵无极。后来在画册中突然出现蒙德里安,就觉得是一个概念。大家说蒙德里安用横竖线描述了他对世界的认识。”而在谭平对抽象艺术的实践中,也历经了从形式到材料再到观念。

右图:王光乐说自己是被追认为抽象艺术家的。最初的艺术创作中,观念艺术给自己的刺激最大。甚至一度认为抽象离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太远而将其排除在外。但一次在与代理其作品的美国画廊老太太交流时,对方谈到看到“水磨石”中的是一个抽象图案,让王对抽象产生了另一种思考,“我看到的是一个现实场景,这对我来说,也很有意思,因为它本身也关涉当代艺术概念的开放性。”

 

陈文骥VS迟群

左图:蒋岳红指出,陈文骥的抽象作品中都有物象来源。类似作品中的圆,都跟一种筒状物有关系。这源于陈在画具象表达的风景绘画阶段,画了不少烟囱、柱体和旗杆。对此,陈文骥指出,最早这些都是具象视觉表达的元素,一直保留到今天。“抽离、概括、强化这些元素,最后形成现在这种视觉表达,甚至画面里面色调的使用,都跟我早期的风景画有很多联系。”

右图:蒋岳红告诉记者,作为陈文骥的学生,迟群自造的筷子笔,还有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底色都有着一种发现的自足和自乐。在她的创作中,最初是从喜欢椅子和凳子这类交接、交替,尤其是线的穿插中展开了自己对抽象的探索。

 

梁铨VS王川

左图:梁铨指出,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那段时光对其触动很大,因为发现不画人,用笔触,用色彩也可以表现一个画面,“会感觉这也是一条路。”而其最初的抽象画实践中或多或少受到劳申伯格的影响,用点画报,用点山水画元素。蒋岳红称,渐渐的,从80年代便开始了利用宣纸进行拼贴的梁诠,其拼贴的形式也越来越脱离具象,进入了抽象世界。

右图:用实验水墨切入抽象艺术,王川说是因为对于抽象绘画,中国还是有点小儿科,但用水墨做抽象,“至少觉得水墨老外还不太懂。”

“画中何所有?只可自怡悦”,这是很多人观看抽象画的第一反应。究竟画面上那些随意的点、线或大片色块如何言说艺术家心中的万千感悟?20日,“更·抽象”展在力利记艺术开幕。陈文骥、谭平、王光乐等六位艺术家便给出了中国式抽象的六种实践。虽不能概括出中国抽象艺术的群貌,却足以显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多种尝试。

该展策展人蒋岳红告诉记者,“更”有更多的意思,六位艺术家的个体实践表明中国抽象不只有一种样式,而是有更多的选项。同时“更”也是变更和转换,六位艺术家自身也在转变很多有关中国抽象的看法和实践。该展将展至820日。此次“更·抽象”展上,为了呈现中国抽象更多选项及变更,策展人在展陈方面将这六人刻意分为三大组合进行比照展出。

一开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谭平和生于70年代的王光乐进行了对话。谭平三幅作品均名为《无题》,在大红或大蓝背景下,仅仅只增加了几个小点,却传达出谭平对心理世界的挖掘。谭平说自己的抽象画既不关注形象,也不关注色彩,又不关注画面的结构,但这样的抽象实践对自己而言意味着自由

蒋岳红告诉记者,谭平的创作展现了其抽象绘画实践从形式到材料再到观念。相较之下,王光乐则是从观念出发再到形式。为此在布展时“我将这两人放在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展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光乐此次的参展作品是其抽象绘画中较为有名的《寿漆》系列和《无题》系列。在他的抽象实践中,类似从其老家习俗“刷寿漆”而引发的艺术实践更是被视为将行为的抽象意味传达了出来。

此后,有着师生关系的陈文骥和迟群,同是对中国文化内部进行关照的梁铨和王川也各用作品进行了更多的有关中国式抽象的对话。(文:李健亚)

责任编辑:吾好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抽象艺术 梁铨 王光乐 读懂 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