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美协头衔背后的利益逻辑
2017-01-16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吾好
文章分享至:

 

中国美协官网被黑后排查出8名伪会员:美协头衔背后的利益逻辑

63日,在中国美协官网“维权”一栏中,挂出了“关于中国美协网站内容被篡改出现假会员、假理事的声明”,曝光8名假会员和1名假理事,此事件迅速成为界内的热议焦点。“美协头衔”为何会成为伪造的对象?采访中,业内专家分析,主要是基于“美协头衔”背后隐藏的商业利益逻辑,不少人为了名利而入“美协”。针对此现象,专家王凤海、藏家郭庆祥等业内人士建议,在收藏投资艺术品时,应该看重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不应该舍本逐末。

□事件回顾

群众举报查出假冒者

63日,中国美协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举报,发现中国美协官网公布的会员名单和理事名单中,有被非法修改的痕迹,经技术侦查,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手段攻击网站修改了部分会员和理事名单,造成入会假象并办假证,从中谋取暴利。此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使中国美协名誉受到严重伤害,干扰了中国美协的正常工作。对此,我会特将假会员、假理事名单公布于众,提醒社会各相关领域严加防范,谨防受骗。”公布的假会员有季杰、王广义、郭立东、亓振国、李宗轲、刁庆春、赵志新、苗存强,其中季杰还是假理事。

同日,中国美协公布另一则声明称:“近日接到群众来信,举报安徽铜陵市书画院院长江冰在《工商导报·山水新安》及《铜陵日报》发布不实信息,冒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经查,江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协维权办主任朱凡透露,此事件最开始是由群众举报,称中国美协官网中出现了假会员,通过集中排查,发现了8名假冒者,他们出现在官网可查询区域。“这些伪会员被公布之后,很快主动联系了我们,并说明了作伪的相关情况。”

网络作案维权难度大

朱凡介绍,会员作伪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有些艺术家不具备美协会员的入门条件,看到网络上‘办证、办会员’的消息后,心生歹念,便想花钱走捷径”。朱凡说,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害者,“有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很早就在当地报案了。他们压力大,但这种不正的心态应该自我反思”。而查出的假会员“王广义”很容易让人想到当代艺术F4之一的王广义,但经查,假充会员者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位画家。

朱凡坦言,目前网络维权难度很大,“那些造假的骗子很难找到。联系方式都不存在了,以前汇款的账号也都被注销,不少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并且多是异地作案,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我们会尽全力维护会员们的利益”。

据统计,从1949年至2013年底,中国美协共发展会员14000多人,每年新增会员数百名。“中国美协会员”虽不是职称,但在美术界却是一种体制内的权威认证,该认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画家的作品行情,有的收藏者甚至会根据“是不是美协会员”来决定买不买画。

□业内析因

隐形利益吸引申报者

采访中,已经入会的荣先生抱怨,他曾在申报会员时一度想放弃,因为“入会的难度不小,创作型会员必须三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或获得美展的金奖,而理论方面的入选条件则是必须出版两本以上的专著(自费出书的不算)。”目前尚未入选、在某高校任基础创作老师的吴先生则表示,“今年送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又落选了,现在离入选的资格还有距离”,他说自己会继续努力,但至于加入美协具体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吴先生说,“没法形容,主要是隐形好处,你懂的”。

虽然早有人指出过美协存在的问题,但依旧不少人趋之若鹜,甚至为了“加入美协”不惜铤而走险,最后落得颜面扫地。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从根本上来讲,大家对“美协会员”的热情是因为头衔背后存在的商业利益逻辑。

买家市场重身份符号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分析,造假“美协会员”的根本原因“与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书画市场的符号化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他看来,所谓的符号化是指“人们并不把书画家的艺术成就看作首位,而是把艺术家是美协主席还是副主席、是常务理事还是美协会员等艺术之外的身份符号看得比艺术本身更加重要”。

王凤海指出,这些买家往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不是用作品来美化生活的艺术品消费者,而是把艺术品纯粹拿来进行投资的这部分人。“本来艺术品投资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但凡事就怕过头,一过就变成了投机。这部分投机者往往自己没有艺术品鉴别能力,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各种头衔来判断作品的市场价值,买的是艺术家的身份,而不是注重艺术品本身的审美属性”。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中国美协 作品价值 伪会员 利益逻辑 头衔 隐形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