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范美俊:王羲之不是书法家
2017-01-16 来源:艺术国际网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最恨网络“标题党”,喜欢取一些刺激甚至是危言耸听的标题,诸如明星走光、世界末日什么的,点开后并非如此甚至是一些携带病毒的广告,搞得防毒软件直报警。但是,眼球经济时代嘛,刺激一点的题目扯眼球的效果不可忽视。这里,笔者不妨当一回“标题党”。

回到正题。最近我写了两篇文章,对高歌猛进的书法产业化、国际化以及海外传播泼了点冷水。国人辨识规整的繁体印刷文字都还普遍困难,老外能认识龙飞凤舞的行书、草书和几近天书的甲骨、金文?西方的“雀巢”(Nestle)人名商标读音为“内斯特尔”,有“舒适安顿下来、依偎”之意,与英文单词“Nest(雀巢)同根。以雀巢图案为商标,让人联系到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食品。显然,该商标颇具匠心,若商标读音的意思是“狗窝”,估计绝不会采用。不过,这种趣味性的语言运用在西方颇为少见。而中国汉字中常见的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式的语义双关,老外都能懂?

搞书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不知道也要装着知道。连“书圣”都不知,这脸往哪儿搁?也不知道,王羲之养活了多少书法家和研究者?但是,王羲之是书法家吗?仅仅是书法家吗?一直就是书圣吗?在其一生中,书法占多大比例?他的书法大名,也类似今之书法家名片上的“书法家”、“书协理事”之类的身份认同?众所周知,王羲之的地位得益于唐太宗的隔代提携,若提携者是宰相魏征或其他学者,其如日中天的地位还会是现在的模样?其实,此前的书法家张芝、钟繇、索靖等人的书名,比他要响。

陈传席比较狠,就书法发出了一些不识时务、不招人待见,可让数百万书法大军喷死的不和谐声音。其实,他的“书法不是一种专业”等观点说得很对。至少,在古代书法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如今天那样的职业书法家,今天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古代书法家也多半不是以书法为主业并视之为终身追求目标,这与时下常见的那些标榜“为书法而生”行走江湖的人大相径庭。王羲之的身份是什么,是书法家?还是右将军、会稽内史?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王谢大家,有正当职业也有官阶,既没当过书协顾问什么的,也无资料证明他办过书法名家班什么的,而只是偶尔教娃娃写写字,有时拔拔王献之的笔管点拨一下而已。

更极端的是,近百年来的学人居然将书法拔高到“最高艺术”、“核心的核心”的地位,颇似当年尊称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为“教授中的教授”,视书法为“艺术中的艺术”。不知道这些学者为何会如此的不严谨,无论从社会到人生,从地壳到地核、从世界到宇宙,不管怎样论证也无法证明书法比文学、绘画等门类要高。这话要是一般人说的,估计会被认为脑袋进了水或是被门夹过。因为各门艺术各有长短,西晋的陆机早就说过:“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今年我在楼顶种瓜,遇上了好年头居然结了好些个大冬瓜,让我这个少事农作的人暗爽不已。在我的眼中,种瓜就是艺术,大冬瓜就是最完美的艺术品。或许,不少学者的最高之论,就是这样因为爱之切竟然不顾常理而口不择言吧!

字写得好上升到艺术层面,当然是成立的。但是,今人对古代书法的研究,多局限于技法而忽视这些作品及技法生存的土壤,技法俨然成了“硬杠杠”,湖南书协会员武道湘编写的欧阳询《九成宫》等技法教材销售火爆,市面上已有不少盗版书。但是,王羲之的生平、美学思想以及过去流行的批判其“消极的人生态度”的研究著作,却是“灰色”的,估计只有编辑和圈内研究者才有兴趣看。可以说,王羲之若没有其人生积淀,何来的技法及内容。他只是如今之书法家抄唐诗、抄心经、抄报纸,或是游山玩水后有点小感叹,就能够完成集名篇、名作、名家的“三名工程”作品《兰亭序》?可以肯定,王羲之写《兰亭序》,根本就不是冲着某个国展准备几刀上好的宣纸开始熬更守夜,更不是冲着“天下第一行书”之名而进行的书法创作,而纯粹是一篇在文思如泉涌状态下的文学创作。因此,作品的前几个字很是拘谨,另外还有错别字和随意涂改等情况。若王羲之知道自己日后会荣膺“书圣”,估计书写时会严谨得多,至少会避免今之展览评选中那种发现有错别字就一票否决的尴尬,可能会抄好多遍然后留下一张最好的。问题是:这样的“创作”,还是《兰亭序》吗?还是王羲之吗?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书法家 张芝 王羲之 索靖 范美俊 钟繇 标题党 书法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