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艺术家在研讨会上就深港两地当代都市水墨画的发展各抒己见。
本报驻广东记者 戴 波 张亚萍 通讯员 刘伦斌
【吾艺网7月30日讯】2014年7月18日,“水墨的跨文化空间——深港水墨交流展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举行。与此同时,“水墨双城——深港都市水墨交流作品展”也在香港沙田大会堂展览厅开幕。此次会议主要就深港两地当代都市水墨画的发展,水墨如何在传统关系与城市化进程中生存、发展以及形成一个更加具有历史文脉的当代水墨的面貌等问题来进行讨论。
“水墨双城”的品牌效应
深港都市水墨交流展作为深港两地的常设项目于2008年、2009年及2011年连续举办3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次活动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及深圳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主办,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力支持,由深圳画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香港美术家联合会、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共同策展。此次展览汇集了深圳、香港优秀艺术家创作的50余幅艺术精品,这批以“都市景观、都市观念、都市情怀”为主题的水墨作品,旨在以当代水墨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个区域所特有的多元文化荟萃、混搭而又兼容共存的现象,力求在艺术本体上体现出开放的多样形态,把“都市水墨”艺术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增强其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影响力。
深港两地艺术家文化上同根同源,这是深港两地水墨画交流展不断延伸、不断继续、不断深入的重要保证。在城市文化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深港水墨基于这个基础提出“都市水墨”,探讨城市的区域文化。
深港两地,同属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及享誉国际的大都会,经济繁荣发达,文化艺术亦多元共融。“水墨双城”这一概念的设立,不仅仅寄期望于艺术家将探索目光投向都市景观,更希望以水墨的语言反映都市人的面貌及都市人的心态、生活情感和观念,以及周边与之关联的自然环境和环保意识。新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互相生发,必将使水墨画的创作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和发展当代水墨画的进程,使中国这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艺术得以继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传统水墨画向当代的转型提供建设性的参照。
都市水墨为水墨画开拓新空间
对于传统水墨向当代水墨的转变,是深港两地艺术家都关心的话题。研讨会上,两地学者和艺术家就都市水墨艺术的创作及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当代水墨画的境况、发展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深圳画院院长董小明表示,“中国画的特征概括起来最核心的是水墨。都市水墨是没有先人可借鉴的,都是画家在这里创造,经过多年发展作品形态逐渐成熟,反映都市,作为现代水墨形态比较完美。”香港美术家王无邪说,中国画家如果不用水墨、如果不以中国传统的书画作为我们的背景,我们就永远是欧美艺术的追随者。
今天的社会处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水墨画的发展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深港两地水墨的发展立足于本土文化,承接传统的艺术文脉。虽然文化上同根同源,但深港两地的艺术家却有着不同的艺术背景,对如何用水墨表达梦境、理想、激情、企求、欲望、趣味、风尚等都市景观,如何把传统资源运用到水墨画上,深港两地不同的艺术家有着各自的见解。深圳艺术家骆文冠认为,水墨画首先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其他因素,不断作一个现代的转换,把经验带到水墨画当中,会对水墨画进行新的尝试和突破。怎样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生活环境、表现我们生活的都市?艺术家邹明特别强调都市景观要带思考、情感。深圳画家郑强强调水墨要从传统出发,不要画地为牢、自我束缚,局限于笔墨中,同时也要思考关于定义水墨的当代性问题。香港艺术家王秋童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水墨画的研究课题中。香港水墨画家黄孝逵反对把装置、雕塑并列到水墨画里,他认为,水墨画应该有边界,水墨精神发展还是要有一个传统的东西在里面,不能全部用西方的东西来取代中国文化的东西。香港水墨画家熊海强调,要尝试自己心中的水墨画,不拘于一格。香港水墨画家林天行则觉得水墨画非常辽阔,不同人有不同追求,会发现不同东西、不同收获。
都市水墨艺术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是用独特的笔墨语言启发人们对都市各种现状的思考,向大众强调都市人生命本体的自觉悟性,强调在都市状态下人的行为和思想自主的重要性,使都市水墨艺术方式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梁宇在研讨会上表示,都市水墨是对都市生活状态的反映,为水墨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深港两地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和特殊文化背景,作为具有创意的两个城市,对水墨画的探讨具有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