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海外文物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
2017-01-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吾艺网81日讯】日前,国宝皿方罍(音同“雷”)器身和器盖在湖南长沙“身首合一”。这个在异国他乡流落了近百年的国宝文物,终于真正回到祖国怀抱。

这一事件再次拨动了国人的神经:中国流失海外的一、二级文物就有100多万件,这些海外文物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其回家路又是否能够“一路畅通”?

合力洽购的模式

谈到海外文物回流,特别是这次皿方罍的回归模式,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由博物馆联合私人藏家合力洽购回国,可以说是中国海外文物回流的一种新模式。

2014320日,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319日圆满达成协议,皿方罍即将回归湖南,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13年前,几乎是在同一天,皿方罍器身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含手续费约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的天价成功拍卖,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13年后,皿方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作为一件重要拍品,它原定于纽约当地时间2014320日再度亮相佳士得,并将以1000万美元起拍。在获悉皿方罍器身将被再次拍卖后,湖南省有关部门与国家文物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民间藏家,在拍卖前以湖南收藏家群体的名义,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经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沟通后达成拍卖前的成功洽购。

这种洽购的方式不仅让文物顺利回归,又避免了拍卖中漫天要价的损失,是文物回流的一种新模式。

入关问题难倒众人

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一面是大量文物存于海外,另一面是大量的中国资金海外淘宝,这就使得很多收藏者在对的时间能够遇到对的东西,最后揽得宝物归。

然而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10月,在香港苏富比40周年秋季拍卖会上,海外回流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被广东藏家郑华星以约2.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拍得,但直到现在,郑华星仍旧为该佛像的巨额税费大感头疼。该尊佛像后来虽以“借展”名义入关,但因为没有交税,在国内待半年之后还得被“请出去”;除非交一笔超过半亿的税费,才能获得在国内的“永久居住”。

对艺术品征收关税及相关税的制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存在。目前,艺术品和收藏品及古物同属于关税税则中的“第二十一类”。根据其规定,国内藏家或者拍卖行,如果从海外购买、征集文物,入关时需要交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包括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都采用艺术品零关税。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地区征收艺术品关税,等于是把文物艺术品向外推。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也不应该人为地设置门槛。

不能仅靠民间力量

依法追讨虽然是文物回归的理想形式,但现实却已成为国际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回购成了流失文物归国的常见途径。我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着国耻家仇,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如追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一事。

这种回购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承认了对方对文物的所有权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推高了文物的价格,更加助长了文物走私的猖獗。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的担忧:“价格被炒上去,吃亏的是国家。”

因此,无论是追讨还是回购,海外文物回归之路都困难重重。这条路既然难走,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对此,还是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推动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

针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谢辰生认为,要区分清楚三个问题:一、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二、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三、珍贵的还是一般的。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么多,没有必要全部回收回来。要有重点地收贵重的、珍贵的,而不能像撒网一样回收,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他表示,尽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外都有一批民间人士在关心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但是仅仅依靠民间力量,真正珍贵的文物还是很难回归的。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博物馆 回归 海外文物 湖南省 皿方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