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试错再试错
随着2008年中国艺术市场的高潮达到顶点,艺术品电子商务迎来机遇,一方面借助国内电商的发展大势,另一方面把目光转向中低端艺术品市场,从而与线下拍卖形成互补优势。在近五年间,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一涌而现。据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大大小小在线的、涉及艺术品交易的网站就已经超过了1000家,到2013年底,包括拍卖公司的在线拍卖业务,这个数字不低于2000。可以说,艺术品电子商务正在形成共识。
从交易模式来说,目前比较通行的主要分四种:一是由拍卖公司组织拍卖,将作品确定最低价或无底价,然后进行在线拍卖;二是提供交易平台而不直接介入交易行为,目前国内大多数艺术品交易网站均采用此方式;三是作者与网站合作,作者将作品交给网站,在网上卖出后分成;四是成立网上画廊,通过网站推介画家,并进行远程邮购或直接买卖。
从涉水商家类型来说主要有五种:一是综合类电商企业开辟的艺术品交易频道,如淘宝、易趣等;二是嘉德在线、赵涌在线、博宝网、易拍全球、盛世收藏等专攻艺术品线上交易者;三是艺术门户网站开始涉水,如99艺术网、雅昌艺术网等;四是老字号试水,如西泠印社、琉璃厂等;五是艺术家自己开网店的散户,集创作者和经销商为一体。
然而,由于艺术品电商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取,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各家都在不断试错,探索合适的交易和运营模式,所以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大赢家。
这叫买卖,不是收藏
从艺术品电商的买家结构来看,主要以新兴收藏家为主,也被业界称为“天使收藏家”,囊括了高级白领、大学教师、私营企业主、金融行业的管理层等,甚至不乏工薪阶层、小公务员等等。
赵涌在线市场部经理袁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赵涌在线的定位是针对收藏群体大、收藏品种均价相对较低的类别,这些收藏群体处于金字塔的中低部,交易的频率相对较高,比较适合电子商务的平台。”而高端的客户群体一直不是赵涌在线的目标。
除了艺术品交易的特殊性,比如真实性、唯一性、现场性,也与藏家多年以来形成的收藏习惯、节奏有关系,“真正做收藏的人要适应慢节奏,节奏一快就乱了。自己搞收藏的还是不要到网上买,靠网购的藏家一般无法真正进入收藏圈。”从事瓷器收藏三十几年的资深藏家梁志伟表示,他本人从未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网购过藏品。
很显然,艺术品电商不太适合搞艺术收藏,而是更像艺术快餐消费的一种路径,“在网上交易的藏家都是抱着玩的心态在做交易,而不是为了收藏”成为收藏界的一种共识。将艺术品带进千家万户,将是艺术品电商的财路,同时也是它的社会价值体现。
市场问题PK电商问题
在上千家艺术品电商试水、试错阶段,“野狐禅”层出不穷。
作为资历最老的艺术品电商“赵涌在线”的创始人——赵涌总结了三大难题:“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图片与实物有差距;第二点,用户会比较担心在物流过程中破损或者遗失;第三点,客人比较敏感的是在出价过程当中,出示价格是否是安全,是否被顶价或者作弊。”
第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现场感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尤其重要,无论技术手段如何更新都不可能替代这种现场感。
第二个问题属于硬伤与软伤嵌套,艺术品运输和一般商品运输差别较大,如果不能对艺术品价值做出鉴定,就无法解决运输过程中损坏、遗失的赔偿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当前艺术电商大潮中让购买者止步的重要因素。艺术品电商交易在法律方面还存在较大空白,不少竞买者串通炒作,竞买者和拍卖公司相勾连现象时有发生。有人担心,如果艺术品是一种标准化的商品,也许可以通过网络销售,但艺术品偏偏不是商品;我们根本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鉴定标准和第三方,而对艺术品的鉴赏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品鉴和交流;此外艺术作品前期的推介和宣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网络把这些过程都给省略了。
但上海古玉收藏鉴赏家张慧认为:艺术品电商难以壮大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电子商务自身模式的问题,而是艺术品市场本身的问题。
结语
艺术品电商提高了艺术品的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市场更加公开,受众更加多元,或许可以说,艺术品在线交易加速了艺术品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另一方面已经试水了好几年却依旧不温不火的艺术电商还有更多错等着去试。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