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寇克让:在过程中寻找自己的风格
2017-01-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吾好
文章分享至:

 

寇克让

导读:寇克让,男,19689月出生于陕西。学者,职业书法家。四体皆能,尤长真、草二体。

眼前的寇克让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 虽然行事低调,但开朗善谈,给人谦逊平和之感。记者记者与他面对面,听他讲述书法艺术如何传承的理性思辨,以及博采众家、独辟蹊径的挥洒自如。虽因循法帖,却在重重规矩里探索,砥砺摩挲后遂形成自己风格。偶有心得便集成文字:《快乐的日子——我的草书二十年》《追本溯源——传统书法并没有寿终正寝》。并著有《书法没有秘密》,在书法界引起一片热议。

■身及幼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鉴于寇克让在书法、历史、古文献学等領域的颇高造诣,记者曾揣想他一定有“传统端正”的出身,血液里具有博学的因子。于是想当然地对他的名字进行一番考证:寇姓,一说源于先秦时,由“司寇”一职演变而来;又一说以鲜卑族的古口引氏演变和辽东桓族中有寇姓。由于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6位,显然是一个小姓。“克让” 又出自《尚书·尧典》“允恭克让”,如此用典,深奥而艰涩,非深厚的文化因袭而不能为之。

记者:我们都知道,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因是今陕西渭南人,使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姓氏闻名遐迩,备受世人关注。在同一块土地上您与著名历史人物同姓,难道有什么渊源吗?

寇克让:这个不好说,我家没有流传有序的族谱,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我跟这位同姓的历史人物有关。他是东部人,我的老家在西部,岐山一带,那里也只我们一家寇姓。我更相信我是周人的后裔,或者秦人之后。我喜欢周礼的文雅和秦人的进取精神。北宋政治家的韬略我既望尘莫及,也不感兴趣。

 

寇克让书法作品

不愿与名人攀附,但寇克让认为祖先的两条血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寇克让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人称“寇先生”,是专称,不一般的敬称。七八十年代在老家范围内,字写得最好的是他,文化程度最高的也是他。小时候大学生非常罕见,虽然渐渐地有一些人拿到了高中文凭甚至师范的文凭,但是凭着风水先生的旧学底子和广闻博见,谈历史掌故,文从六经出,“寇先生”张口就来,没有人能超过。他记得暑假的时候,爷爷考他算术题都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对联也不是一般的工整,往往是一些拆字、叠字、双关、谐音等的文字游戏。这些看似平常的老幼互动,无形间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就是来自妈妈家族的影响。其母亲惠氏是扶风望族,尤以外曾祖在清末民国是当地名流,博通五经,雅善书法。外曾祖遗留的旧书、手稿据说有几架子。如今寇克让在北京的寓所仍然保留着外曾祖珍贵的手稿。

渐渐长大的时候迷恋书法却被家庭禁止。原因很简单,八十年代社会上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个年代,书法跟高考几乎不沾边儿,日常生活中也基本用不到。他尽管内心喜欢,也只好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只有逢到放寒暑假的时候,迅速把假期作业完成后,剩下的时间用来练字,或者看闲书。《西游记》就是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躺在凉席上看完的,初一上课看《红楼梦》被老师没收,老师看完再归还,这些是他最美好的记忆。

求学的道路曲折离奇。八十年代末他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系,毕业几年后又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这一次是他自己的选择,别人都以为他可以就此善终了,但硕士一毕业他就改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博士了。他告诉记者:“我比较执着,不计后果,一旦认定了什么事就一定要做!

■做任何事情特别讲究渊源

记者:您从颜体入手,后学魏碑,再入草书……这一路写下来是不是一种最科学的和比较理想的习书之路?

寇克让:我经历这样一个道路并没有经过特别的分析研究,甚至没多想。而是自然就这样走过来的。它似乎带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回过头再看觉得也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方向设置错误就会走弯路。“我颜体入门,后来改学魏碑,从魏碑入草书,草书先以‘书谱’入手,再去学王羲之,接着学王献之……就是这样环环入扣,每次转换都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没出现什么弯路。并不是说我有多高的智商,或者有远见,入门和前期的一些转换是因为我小时候受到的一些影响,后来是明白一些理路之后的自觉选择。”

这样的学书道路在他看来,最深处是因为自己是岐山人。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周文王的爷爷亶父是周朝先公,因戎狄威逼,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北),周礼便在那里产生。生于斯长于斯,感受到特别深厚的中国礼治文化。他相信做任何事情特别讲究渊源,看似偶然地选择了颜体,实际上也是历史渊源使然。虽然随了大流,而这个“大流”是正确的。“如果让我学文徵明、学八大都是不可能的”。正是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寇克让自始就不仅仅是一个“习书者”,他始终坚持实践和理论兼顾。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书法史,并从事相应的教学活动。他相信他的书风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书法指的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字书写活动”

记者:您如何评论诸多的历史名家?他们的艺术成就也有高下吗?您觉得从什么样的角度欣赏书法才是最佳的?

寇克让:这个评判首先不完全靠感官。如果你不研究历史,所看到的作品流派、风格、作品数量都受到限制;如果你熟知历史,各种流派、各种作品、大量碑帖的信息就会储存于脑海之中。你不会因为大师的名号轻易对他起敬。有人说艺术上只有风格,没有高下,这是胡扯,三个大师放一起一定有个高下。王羲之之所以是书圣,“圣”就是至高无上的准绳,除了他的造诣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历朝历代后起的大师都在模仿他,这种艺术造诣是公认的。

被动辄都称为大师的人很多,这些大师是有差别的,甚至是天壤之别!也许一个大师给一个大师做孙子都够不上。金农、八大也被称为大师,把他们放在赵孟頫跟前等于说是孙子;赵孟頫放在米芾跟前又是孙子;米芾放在颜真卿跟前也是孙子……你说子子孙孙多少代,太远了!玩收藏的人说“十清不抵一明”,明清桌椅、瓷瓶是这样,字也是这个道理。他先出来了,后来人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历史上,书法跟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它的重要特征是实用性。有人把书法跟舞蹈比,认为舞蹈来源于劳动的过程,或者至少从劳动里边汲取了养分。但它绝不是劳动,而是一种纯艺术形式。书法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纯艺术,实用性规则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规则不重要,你写你的,我写我的,岂不是天下大乱。历史上书法的实用性并未降低书法的艺术水准,一点也不妨碍书法的艺术性,反而衬出这种艺术的难度和它的神奇。远离实用以后怎么办,一直还在探索。

寇克让认为当代书法需要形式,但他反对设计,“因为那是没有生命力的生产方式”。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作品,弄之前打一下稿子:设计一个样式。“书法应该是一个自然书写的过程,怎么可以抛弃这个过程而有一个预先的样式设定?”更有一些新玩艺让他觉得不可思议——把字写在人体上!“那是在什么?心如死灰?形同枯槁?”他还反对言必称二王,“许多二王我真看不懂”。“我看不懂怎么办?……我只好坚持自己,闭门造车。”

记者:只能认为大家对经典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我们经常会说字如其人,从书法里边可以反映出书家的个性特征。在您在教授的年轻人里,他们对书法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寇克让:在书法上反映是非常直接的——“啥人写啥字”。我碰到过好多年轻人一学就像模像样,长进非常快。比方我带十几个人的毕业创作,他们非常优秀,学什么有什么,资质特别好。但是缺乏三种东西:一个是他们读书少;第二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第三没有远大的目标。“我觉得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主要缺乏的东西”。

■书法的解读

记者:您对艺术市场中的书法关注吗?据我了解,书法在市场的表现远不如绘画。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

寇克让:拍卖会我经常看,作为这个行当中的职业人,书法市场也接触一些。字不如画主要有两种原因:一个是书法本身的原因,一个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首先书法欣赏是有难度的,没有绘画那么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许多买家拿到一个十分的作品和一个七分的作品真看不出个好歹。书法本身在解读方面是有高度的,是有门槛的。除非道行特别深,但相当多的藏家真的看不懂。一方面有难度,另一方面它的审美还可能受到其他干扰。比方某个地位比较高的人物对书法的评头论足也会让很多人理不清一个头绪来。其次书法和画的价值的反差也有一些外在的原因。书法作为中国国粹人人皆知,但你别指望获得欧美人或者以欧美文化为本土文化的藏家来欣赏。油画和雕塑是人家的传统,长期以来一直沿着自身历史文化进行延伸。即使人家历史文化延伸到中国来了,也许中国的绘画人家能够把握得住,但是书法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中国以外更大的国际市场上书法是无法定位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

被问及习书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人以及临习中如何寻求个人风格时,寇克让说:“我没有学过当代人,没有当代人对我有直接影响,我学的都是古代人。”同时他又不无得意地说,“实际上我很幸运,我很自信我在书法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我的理想还是《论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随手挥洒!

对记者而言“风格”一词非常抽象,那么单说草书吧。寇克让说,草书里边也分子丑寅卯,虽然总体风格基本稳定,但是不同时期总会稍微地调整或者要注入一些新的东西。他说自己早期从学“书谱”入手,后来学王羲之。而唐人孙过庭的“书谱”也是学王羲之的,甚有右军法。他说,学晋人,无论下多大工夫,无论多么聪明,都不可能就是晋人,晋人的优点在后人的笔下一定会大打折扣,这是事实。“因此这个时候我要干什么?学唐人。唐人草书开合更大,更无所顾忌,更没有规矩可循,所以我这两年转入学习唐人。”

与寇克让的交谈一直没有离开书法,虽然他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述,还是让记者感到艰深而玄妙。他习书、研究、教学三位一体,有利于自己从实践、历史和哲学多重角度的思考。多年来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那就像汉代的张芝说的‘几微要妙,临时从宜,一画不可移’”。这种境界令他神往,“一笔都不能动,太好了,就得是这个样子,我希望达到那样的一种境地!(文:王歌)

责任编辑:吾好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书法家 寇克让 艺术造诣 文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