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推出第四期《2013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以下简称年报)。该年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承编,是目前国内由行业协会和各部委联合发布的唯一一份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权威报告,从2010年起已连续发布四期。
■市场规模比较
Market Scale Comparison
70.72% / 20.07% / 4.44% / 4.78%
京津地区:截至2013年底,京津地区共有文物拍卖企业137家,从业人员2313人。年度内共上拍拍品358565件(套)、成交194620件(套),成交额248.18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54.01%和70.72%。
北京地区文物拍卖企业130家,从业人员2050人。年度内上拍336247件(套),成交184821件(套),成交额243.61亿元,占全国市场总成交额的69.41%。相比2012年提升了2.43百分点。此外,北京地区高价作品数量最多,1000万元以上的成交作品高达187件(套),占比80.60%。
长三角地区:截至2013年底,长三角地区共有文物拍卖企业130家,从业人员2151人。年度内共上拍254437件(套),成交122250件(套),成交额为70.42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93%和20.07%。
上海地区作为长三角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核心区域,文物拍卖企业66家,从业人员1177人。年度内上拍254437件(套),成交96656件(套),成交额40.5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1.54%。
珠三角地区:截至2013年底,珠三角地区(广东)共有文物拍卖企业21家,从业人员392人;年度内共上拍24026件(套),成交13241件(套),成交额为15.58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67%和4.44%,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
其它地区:国内其它地区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重庆等地。截至2013年底,这些地区共有文物拍卖企业94家,从业人员1708人。年度内共上拍74937件(套),成交30230件(套),成交额16.77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39%和4.78%。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在2013年度中的成交额总体增速达到73.78%,远高于上述三大主要地区。这些地区中,山东、河南、四川、福建、辽宁等在近年来表现尤为活跃。
■运营质量比较
Operation Quality Comparison
13 / 16 / 19 / 22
在各区域发展运营质量方面的比较,本《统计年报》分别从市场增长能力、成交率、结算进度、佣金比例、主营业务利润率、盈利面以及劳动效率等7个指标综合评价。
京津地区:从各项运营质量指标看,作为市场主导地位的京津地区固然有其优势,佣金收取比例、主营业务利润率、劳动效率表现较高,分别达16.46%、42.89%和135.35万元/人/年,均位列第一。然而,在2013年度市场的企稳回升中,京津地区并未起到主导作用,其增速缓于珠三角及国内其它地区。此外,京津地区历来竞争激烈、经营成本较高,盈利面仅为40.15%,近60%的企业处于无盈利或亏损状态。
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在年度内表现较为一般,成交额稳定,未有增长现象,佣金收取比例偏低,仅为14.45%。但其盈利面高达47.69%,位居全国之首,劳动效率也达52.53万元/人/年。
珠三角地区:由于新增企业的进入,使得珠三角市场成交额在2013年度的增长达41.89%,并且其成交率和佣金比例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然而,结算进度、盈利面方面显然无法与其它地区相比,分别仅为36.88%和38.10%。
其它地区:国内其它地区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一致的区域特点,但其年度增长速度表现突出,达73.78%,盈利面也较高,93家企业中共有41家企业盈利。而成交率、佣金比例、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劳动效率却远低于其它地区。
综合排名:如按各项指标的排名加总,综合排比各区域的运营状况,京津地区应位列第一,长三角地区位列第二,珠三角位列第三,国内其它地区位列第四。
责任编辑: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