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央美实验艺术十年:中国现代艺术教育新趋向
2017-01-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央美实验艺术十年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在西方的美术教育体系里,“实验艺术”并非独立专业,而是作为观念渗透在教学结构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实验艺术”作为学科,是世纪初前卫、新潮的艺术现象与积累百年的传统教学体制相碰撞的产物。85日至95日,“实年一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教学十年成果展”在央美美术馆举行。从这个扎实、诚恳的展览里,可以生发出对当代学院艺术教学的一些疑问。

[对话]

专访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系主任吕胜中

艺术学院与社会间的围墙正逐渐打破

央美与实验艺术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实验艺术是因为“85新潮”兴起的吗?它和前卫艺术、当代艺术有什么区别?

吕胜中:上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的是前卫艺术或现代艺术。那个时候,如果一个艺术家非常追求进步,会被称为“前卫艺术家”。到了9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前卫艺术不再叫前卫艺术,而被叫作“实验艺术”。90年代末,开始出现“实验艺术”这个词,但现在不叫实验艺术了,而叫当代艺术。

为什么当时要叫“实验艺术”呢?因为艺术不断地要求新,而实验是一个很好地保持艺术机制更新的方法。为什么不再叫“前卫”呢,因为艺术家不再追求一个空间的(前沿)概念。而当代又是一个时间范畴。“实验”永远是一个方法论概念。

当初成立实验艺术专业的时候,范迪安当美院副院长,是他取的“实验艺术”这个名字。当时,官方对“实验艺术”还有点介意,以为实验艺术和前卫一样,是不是搞行为呀,搞反动啊。

但实验并不是艺术风格,不是时代,不是位置空间,它最适合作为一个学术型课题来对待。“85新潮”是一个事件,当时国内的前卫艺术,在西方未必前卫。它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突破传统机制的某种文化思潮,也有人叫它作“文化运动”。它和我们所用的“实验”这个名字并无关系。学院里用了“实验”这个名字之后,也改变了社会上将前卫艺术等同于实验艺术的看法。实验只是工作方法和思想方式,并不是前卫艺术,也不是当代艺术。因为学校里无法教学生观点。我们不能教育学生:“你一定要冲到前面去”。学校是教方法论。一个学生可以说天是红颜色的,大海是白的,太阳是绿的,那是他自己的事,与学校没有什么干系。

南都:为什么央美在2003年开始筹备实验艺术专业,这一年为什么重要?那时的实验艺术是否意味着泼皮或者政治波普?

吕胜中:2003年是一个很有艺术史意义的一年,很多艺术史研究者和媒体还没有注意到。2003年,文化部门第一次决定要在威尼斯双年展设立中国馆,选择实验艺术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那一年虽然因为非典没有成行,但这是一个标志。同时,2003年,中国美术馆经过两年大修重新开馆,开馆大展叫“开放的时代”。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快30年了,()第一次邀请装置类作品参加官方展览。此前2002年上海双年展也是由官方主办的,但毕竟不在首都。

在北京的这两件事,是一个很明确的标志。在此之前,中国美院成立了新媒体系,“多媒体绘画专业”升级为“综合艺术系”。2004年中央美院开始筹建实验艺术专业。有人说中央美院保守,但我觉得,中央美院在学术上一直保持比较稳重的态度,当时学校的说法是,要“分而治之”,并且要办就办到最好。

实验艺术不是泼皮和政治波普,实验艺术有各种可能性。泼皮和波普是风格流派的东西,如今,风格流派已经不是当代艺术的价值了。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吕胜中 央美 实验艺术 现代 艺术教育 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