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铄金,艺术界好戏连台,热浪袭人。日前,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的“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折射当今中国文化大繁荣的同时,更是点燃了人们追求和向往艺术的莫大激情。此展上大家云集,精品荟萃,其群峰竞秀的气象和经典回归的态势引人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前几天,笔者闻风而至,一探究竟。美术馆摩肩擦踵,游人如织。在人头攒动的名家名作现场,有幸地再次看到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武警总部美术创作员陈树东的经典油画《入城式》,一种久违的情节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回京后就借此采访了他。
入城式 布面油画 120x170cm 2007年 陈树东
此次陈树东应邀展出的油画《入城式》,又名《进城》,创作于2007年,系其享誉画坛的战争系列中的代表作,是“沃土中原——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的优秀奖作品。谈到这幅画的创作,陈树东介绍,画出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历史画是他多年的心愿,而“《入城式》是我创作了一系列战争历史题材画之后李延洲老师提议画的”,他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对此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前前后后画过三幅,足足用了五年时间。“希望所创作的作品不是靠它所再现的历史事件来感动观众,而是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来触动观众的灵魂,引发他们的思考。”期间,他花费大量的时间翻阅资料、查找图片、挖掘素材,重点尝试对历史本质的发掘,把创作的重心从“历史的真实”转移到“艺术的真实”上来。他一方面抓住战争与胜利的历史瞬间,在大场面中强化独特的视角,另一方面调动油画语言节奏和韵律,使场面、景物、情节与气氛浑然一体。表现在具体创作中,他对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做了大胆的实践,故意弱化了作品中的叙事和写实因素,在不失作品浑厚坚实的特征下,强调了笔触与画面肌理效果所呈现的材质之美,在色彩上偏重粗、黑、浓,用厚涂的大片暗色笔触展现战争的苦涩,通过特定的氛围来体现一种斑驳、遥远、模糊的历史感和更多的人性特征。“画面右上部的暗面表现出战争的氛围,点、线、面的强调,大的结构,用笔、用刀的自由奔放构成画面特点,欢迎的人们和围观群众以及阳光下雄壮的军乐队,整齐行进的士兵形成强烈的对比。”陈树东如是说。“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画面人流与环境的纵深感,整体形状框架得到了突出,实线和虚线分割与加强,使画面具有了强烈的秩序感。”陈树东以一种写意加表现的语言凝固了上海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的场景,泼辣而纵横挥写的笔触与色块赋予了画面以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张力,而构图上支撑起的宽阔视角,包容了苍凉与雄厚的交响,更让人在凝重与遥远、斑驳之间寻找着历史的回声。他在《入城式》上很好地处理了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表现性与军事题材的严肃性的结合问题,成功地在主题性创作中实现了对个性的追求,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的表述,也是中国艺术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幅作品出笼后接连荣获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美术创作奖、全军第十届新文艺作品奖一等奖,先后在湖北襄樊体育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得到了美术界的首肯。
《入城式》局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指出,“在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这一历史事件的《进城.1949》中,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与欢迎人群沸腾的场面,交织成热烈而浑厚的乐章,画面上几面飘动的红旗乃是乐章中的强音。”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认为,“表现解放军《入城式》这样的场面非常多,有很多的画家都画过这样的题材,但是他的《入城式》确实表现了岁月的回响,把很多的东西呈现在历史中,把你一下子带进历史,当然并不是简单的看入城的一种欢乐,那样一种热闹的场景。那么我们今天隔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来看他的作品,可能是从入城的那一点,此前有多少牺牲,此后这个城市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时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和今天的社会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样的作品不是一个再现,实际上通过有效的表现性的处理,或者说这种表现性也和我们今天经常探讨的图像艺术结合在一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丁宁直言,“看了陈树东的画,尤其是《入城式》还有一个画非常相似叫《晴朗的日子》,就想到莫奈的画,就是巴黎街道两边都是法国的三色旗在那里飘荡,那个气氛非常热烈。现在在陈树东这个画里面,就是折角折了之后仍然有非常大的气势,我觉得这个画面非常经典,这个画面在油画的表现力上面充分体现了既清晰,这是一个历史印象,同时又朦胧,既非常的奔放,但是同时又非常的凝重,就是好几种东西交叉在一起,我觉得给画面的丰富性带来了很多。”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指出,“画家通过色彩、笔触和被外化的历史形态符号将我们带入历史情境当中去,而不是着意于画面表现的场景的真实性,把一种个人的语言表达放到历史画当中,他寻找的是一种超越题材之外的绘画,或者是超越历史画题材的一种绘画的表达。”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徐虹也肯定,“陈树东用特殊的情感气氛表现历史,使观众通过气氛的感染而联想历史的进程和历史中的人,由此导向历史判断。是一种既保持现实距离,又体现“风骨”的路径。在绘画中,气氛的表现来自并引向人的感情。人们通过画家有力的笔触和特殊的色彩光影处理,丰富的肌理层次表现,感受历史的重量。
”同时,这幅作品也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听到同伴的呼唤,我回过神来,展开对大师之作的鉴赏。我正处在“获奖作品”的展厅,每一件作品都是叫人开眼的。身边杰作之多不必夸谈,其中有一幅画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它的名字叫《入城式》,是幅油画。我感觉它是印象派——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入城式》气势磅礴,造型生动形象,风格好似缭乱但整体感强烈,作者好像以绘画的笔触代替了字眼,描绘出缤纷壮丽的入城仪式的场面,打造出一场视觉的盛宴……总之,用任何文字来赞美这样的画作都不过分,也不会让我觉得肉麻——艺术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它就像文学一样,能为人开拓理性所不及的能量泉源。令我深受感动的是,画家捕捉到瞬息多变的生命力,并能将它腾跃于布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想必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能力、要继承的精神吧!”一个名叫张蕾娅的美院学生在《参观中国美术馆有感》中这样写道。
近十年来,陈树东在油画创作上注重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并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尝试,先后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成功创作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具有个性美的以“群像塑造”为特征的独特体格,被美术理论界誉为“当代自觉地追求油画中国风、并已在表现性语言上取得杰出成绩的一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詹建俊教授肯定陈树东在主题性绘画表现上,“他的艺术取向是比较突出的,结合了特定的主题,鲜明的艺术个性表达与众不同。”称赞其“强调总体的氛围与艺术手法的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这里面就有艺术的魅力,有艺术家提供给观者的想象空间。”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则明确,“把他的艺术放在中国油画的当代图景中,可以看到他为中国油画的当代形态做出了贡献。”陈树东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得益他努力研究和借鉴油画的传统经典,特别是从中国老一辈艺术家那里吸收优秀的经验,另一方面得益他以自己的感受和视角探索油画艺术的时代表现力,追求个性的语言风格。“在我学习过程当中,特别是老一代的艺术家的影响使我领悟和感悟到了艺术上的核心的东西和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陈树东至今仍然念念不忘,言语之中充满了钦佩和感激之情。谈到如何在下步创作中有所突破?陈树东没有迟疑,“现代人画的东西应该是跟前辈有所区别,我希望使自已的作品有所改变和创新,力求创作出一种既有形式美感、又有内涵,又有生命力的视觉形态。”好样的,树东,我们拭目以待!
人物介绍:陈树东,1964年生于陕西西安。先后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十一届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院油画创作高级研究班。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武警总部文艺创作室美术创作员。多次参加全国重大美术作品展览,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等重大学术奖项,《百万雄师过大江》《延安鲁艺的一天》《入城式》《晴朗的天空》《蛇口第一爆——献给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设者们》等多幅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大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文:郭书民)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