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雄关镇海图》 邓子敬 作
由海南省文联和省美协主办的《百川入海—邓子敬乡情画作品展》,8月21日在省博物馆圆满落幕。70余幅版画、国画等作品,展示了这位琼籍画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也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他对艺术的不断探索追求之路。
大海是邓子敬钟爱的题材。30多年前,一直从事版画创作并且取得丰硕成果的邓子敬转攻国画,他称这次转变为“四十变法”。他把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国画中,借鉴了版画线条遒劲有力的艺术特点,终于探索出了独特的画海之法,在画坛独树一帜。为了画海,他走遍了海南的每一处海湾,仔细观察潮涨潮落以及海水拍打礁石所产生的形态光线变化,数十载坚持不懈,其精神令人钦佩。
观看邓子敬画展,不仅让人赞叹于其超强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令人感动的,是其画作背后所蕴含的对艺术的执着和奉献精神。邓子敬画展在海南举办,不仅是对家乡父老的一次艺术汇报,更是对海南题材开掘以及海南画家创作的一次纸上论道。
在此次的邓子敬画展中,巨幅作品《雄关镇海图》格外引人关注,这幅作品纵1.8米、横11.36米,以山势、水势、云势在开合起伏中浑然一体——前景黑重的层峦叠嶂的山脊上,一道长城逶迤连绵,隐喻着坚强与守望,不屈与豪情。而在水云深处,大海如从天而来,深情、舒畅,和雄伟的长城刚柔并济,散发出超越时空的历史感。
这是邓子敬耗时10年构思创作的长卷,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和价值观。“这幅作品没有树木、没有船只,只有大海和长城,简单的元素使得整幅作品充盈着苍劲阳刚的力量。”邓子敬说,画中的那片海就是以海南的海为蓝本,这是他对于祖国和家乡的一次深情礼赞。
融合多种手法
为大海赋予音乐的律动
在邓子敬的笔下,大海除了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更有着如音乐般的律动。《碧海激浪飞银花》如交响乐般雄浑有力,展现出大海的不羁;《潮起潮落总巍然》则是奏鸣曲,起伏之间积蓄力量等待爆发;而《金沙海滩飘鱼香》就像抒情的小夜曲,展现出大海温柔宽厚的一面。海水的颜色由浅入深、变化多端,呈现出多种风情。
岩石是邓子敬画海时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他笔下的岩石线条雄浑、连绵成片,黝黑的色泽和颗粒感极强的肌理与白色的浪花交相呼应,仿佛能听见岩石所发出的巨大轰鸣和金属般色泽的声音,视觉、听觉张力十足,跃然纸上。
这样的技法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是从未有过的。邓子敬告诉记者,由于地域的因素影响,大海对传统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就算有所涉猎也远谈不上深刻,所以,在古代绘画史上,以海作为表现主题几乎还是空白。而出生于海南的邓子敬秉承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痴心探索国画对于大海尤其是南海的表现手法。他舍弃了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方式,运用焦点透视原理,强调空间的远近变化,在画面处理上强调版画效果中的黑白灰关系,经过30余年的努力,终于成就了他现在独有的艺术风格。
大胆转型探索
超越自我方能独树一帜
从艺之初,邓子敬选择的是版画,为此,他18岁时就来到保亭,一呆就是漫长的十六年。他以黎族生活为题材所创作的版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1975年,邓子敬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成为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画院工作。当时,关山月任广东画院院长,在他的影响下,邓子敬开始转入山水画的创作。
如果说从版画转国画是被动的转型,那么“画海”则是邓子敬艺术道路上的一次主动出击。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邓子敬曾创作过多组国画重彩作品,其中《黎族风情》系列在国外展出时备受欢迎,作品被抢购一空。然而,有人评论其重彩作品和旅美画家丁绍光的作品很相似。邓子敬告诉记者,此前他从未看过丁绍光的作品,完全是自己的原创。然而在议论纷纷中,邓子敬开始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画家,必须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于是他放弃了重彩画,选择家乡的海作为突破口。
邓子敬的弟弟、省美协原主席邓子芳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哥哥在艺术上的转型和求变历程。他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的确很需要勇气,更要抵得住诱惑。邓子敬的两度转型、四十变法,体现出的是一种求新求变的艺术价值观。
产生示范效应
本土创作期待丰富创新
邓子敬画展布展期间,海南本土画家纷纷主动前来帮忙,还有一批在市县工作的画家也赶来海口,跟邓子敬探讨绘画心得。
邓子敬告诉记者,在外数十年,他每年都回海南,跟家乡的画家们切磋技艺,海南画家去广州,也都会去他的画室参观学习。“我和家乡美术界的交流从未中断过。”邓子敬说。
不久前,省文联、省美协完成了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海南作品的选送工作,本土画家尤其是年轻的画家精心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此时举办邓子敬画展,对于如何深挖海南题材、探索新的表现手法,都带给本土画家极大的启示和借鉴。
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张萍告诉记者,邓子敬对于海南题材表现手法孜孜不倦的探求值得本土画家学习,而他勤奋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引人深思。海南的美术创作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进一步激发起本土画家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灵感,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语汇,来展示海南之美,讴歌时代精神。(文:戎海)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