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
饶宗颐书画作品《独秀》
【吾艺网9月9日讯】9月4日下午,由四川博物院、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联合主办的“诗心禅意——国学大师饶宗颐书画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首次在西南亮相的此次展览共展出著名学者饶宗颐绘画55件、书法22件,并通过文字、实物、影像等手段,综合展示饶宗颐人生履历和学术、艺术成就。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11年起担任西泠印社社长。近80年的学术生涯中,饶宗颐的研究涵盖古文字学、敦煌学、历史学、考古学、目录学、文学、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
此次展览分为“气韵笔墨”、“以禅入画”、“白描独步”等不同板块,按照作品内容和风格分类展示饶宗颐书画作品。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就读、毕业于高校文史类专业的年轻观众,也赶到现场欣赏饶宗颐书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告诉记者:“听说今天饶宗颐书画展开展,我们组织了100多名历史、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来参观,让同学们领略大师风采,感受饶宗颐博学多才的治学路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年龄及身体原因,长期居住在香港的饶宗颐本人并未到场出席开幕式。“饶宗颐先生对自己的书画作品在西南地区的首次亮相非常重视,希望四川的艺术爱好者作出评正。”饶宗颐的女婿、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艺术统筹主任邓伟雄表示。
展览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至10月4日。在此期间,四川博物院将走进高校,开展国学推广活动。此外,以篆刻、古琴为主题的国学体验活动,也将在四川博物院举行。
季羡林称他为“心目中的大师”:他的学术造诣“让人眩晕”
“以前从没听说过饶宗颐。”“我是冲着‘国学大师’的名号来的,但他应该比不上季羡林吧?”……9月4日,四川博物院,“诗心禅意——国学大师饶宗颐书画展”开展前,记者随机调查了20多位观众,令人惊讶的是,只有3位古典文献、考古、哲学专业的年轻毕业生听说过饶宗颐。
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为何观众却对饶宗颐如此陌生?“他长期在香港和海外活动,内地学生和观众了解不多。”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魏学峰说,“饶宗颐的学术囊括‘文史哲艺’,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有不少‘学术明星’,而我们想要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见识真正的大师。”
鸿儒:“硕果仅存”的国学全才
季羡林曾评价饶宗颐:“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二人学术研究有许多交叉之处,可谓惺惺相惜。
近80年的治学生涯中,饶宗颐辗转潮州、香港等地,广涉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八大领域,通晓英、法、德、日等外语,对古印度、古巴比伦文字亦颇有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饶宗颐迄今共发表专著80余种、论文1000多篇,时间跨度上起夏商、下至明清,且在每个领域均能取得极高成就。饶宗颐自号“选堂”,由于对甲骨文的研究造诣颇深,近年有学者将其与该领域最有成就的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并列,称为“五堂”。
“老一辈学人中,饶先生是硕果仅存的全才。”展览现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感慨道。
魏学峰1985年曾就读于中国文化书院的“中外比较文化研修班”。回忆饶宗颐当时的课程,魏学峰说信息量太大,“感到眩晕”。
丹青:独创白描“饶家样”
2011年12月16日,饶宗颐在香港接过聘书,正式就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他的“前任”,是吴昌硕、赵朴初、启功等。
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历任社长兼善学术和文艺。四川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郭强告诉记者,饶宗颐的书法以篆隶为基本,融汇甲骨、金文、简帛、敦煌经卷等特色,走的是传统书法“碑学”的路子。
对于饶宗颐的绘画,张大千曾评价“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饶宗颐从临摹敦煌白描出发,运用汉晋稿书的笔法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白描中的“饶家样”。
书画之外,饶宗颐诗文、音乐亦颇有造诣。游历海内外各地,除写生状物之外,往往通过古典诗词记叙所见所闻。由于研究词曲音乐,饶宗颐沉迷古琴艺术,曾师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他藏有古琴数张,包括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还自撰《凄凉犯》词咏其事。
蜀缘:为雅安捐款,书寄牵挂之心
2013年4月30日,饶宗颐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捐出50万元港币,还在慰问信中表示“戚戚之情,哀哀我心”。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当天早晨,饶宗颐97岁的妻子陈若侬刚刚去世。经此变故,饶宗颐牵挂灾区之心依然不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令人动容。
饶宗颐与四川情缘颇深,早年曾数次到川写生创作,此次展览便有《峨眉三顶》等四川题材作品亮相。霍巍告诉记者,饶宗颐对巴蜀文化、西南上古历史研究极有造诣。“每次到香港参加学术活动,饶先生总会打听三星堆、金沙发掘研究近况,吸收到自己的论著之中。”饶宗颐2010年出版的《西南文化创世纪:殷代陇蜀部族地理与三星堆、金沙文化》,便深入探讨了商代西南文化、中外交流等问题。
1998年,81岁的饶宗颐来川参加学术研讨会,特意前往川博找到魏学峰,希望拜访退休研究员王家祐。原来,王家祐曾致信饶宗颐,指出他某部著述中的资料问题。“那本书早已是国际学术名著,但饶宗颐却为了质疑特别来表达敬意,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文:余如波)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