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艺术公益的新样本 三批石鲁作品捐赠国家
2017-01-1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牧鸭姑娘

 

山区修梯田

 

艺道方长 新意为趣

热点聚焦

88日我国著名艺术家石鲁作品《山区修梯田》交接给国家博物馆,石鲁夫人闵力生及子女在20128月份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首批151件石鲁作品,历经两年之后终于完成捐赠。

825日,石鲁家属又将第二批石鲁作品正式捐赠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书画84件,写生稿3(58)。书画作品的结构与第一批捐赠基本一致,涵盖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其包括石鲁先生巨作《东渡》的人物习作。据悉,石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许多抽象洗练的人物作品,也能在此次捐赠的常宁宫疗养时的写生稿中找到对应的写生。至此,石鲁家属已经向国博捐赠了近300件重要作品。

而这样的捐赠,还不是终结。石鲁的女儿石丹说,这样大规模的捐赠还会有一批,“我们与国博已经协商过,会将作品分成三批进行捐赠,具体每一批多少件,哪些作品,会逐渐进行沟通与协商。”这样的三批捐赠将会组成国家博物馆对石鲁艺术的权威收藏、系统研究与展览展示,也成为当下艺术品捐赠的一大新样本。

石鲁家属的集体捐赠

90岁石鲁夫人:最早提出想法

捐赠仪式第二天,石鲁家属石果、石丹和石迦一大早又赶到国家博物馆处理捐赠后的相关事宜,午饭在国家博物馆食堂匆匆解决之后,他们又着急赶往北京西站,乘下午的火车回西安。

在西安与北京之间这样匆忙往返,对于石丹来说早已成为习惯的节奏。从2011年底开始与国博接触到如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石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捐赠。但是在外人看来,将这么大规模的作品“捐赠出去”,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在资本绑架价值的时代,石鲁这样一个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给家庭所留下的财富应该是不可估量的,石丹被问到这个大部分人都很好奇的问题时说:“确实有很多人都在说,你们怎么这么傻?”

最早提出“捐赠”想法的是石鲁夫人、石丹的母亲闵力生,据了解,当时已经90岁的闵力生想在还算身体硬朗的年纪里看到石鲁的无数遗产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就向家里人提出这样的想法。和不少产生艺术家遗产纠纷的家庭截然不同,同样拥有多个子女的石鲁的家庭内部似乎没有遇到这样的尴尬,当母亲提出这样的想法之后,家里人都表示赞同。“我母亲、我几个哥哥我们共同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以‘石鲁家属’的名义来捐赠,形成一个总体的方式,而不是单单通过哪一个人捐赠。”石丹说,兄妹几个对于捐赠的事情都共同来协商,没有谁主事儿,都愿意听从母亲的意见。

石丹说能够促成这样的捐赠,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我母亲本身就是个老革命,她没有财富的概念,也没有把这个东西看成是与金钱画等号的东西。其次,我们几个也都是搞艺术的,知道艺术品最终的价值,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能体现出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为何“花落”国家博物馆

馆藏条件:选择捐赠的重中之重

当捐赠想法在家庭内部落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就是对博物馆的选择。

国内博物馆不断被媒体披露的馆藏问题是石鲁家属们最为担心的,将家里人都视为珍宝的大规模作品捐赠出去,必须非常慎重。他们担心的问题与大部分捐赠者是一样的:“捐给博物馆之后,会不会过几年很多画就丢了?”当时,刚刚开馆的新国家博物馆进入他们的视野,在对国博的收藏与保管部门几次考察,又与吕章申、陈履生两位馆长接触之后,他们发现石鲁作品捐赠国博会很合适。而且,石鲁与国博还有一段特殊关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多次讲到,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转战陕北》是石鲁先生毕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石鲁先生为国家博物馆定向创作的作品。在该馆的中央大厅,石鲁先生的《转战陕北》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相对而展,也见证了石鲁先生与国家博物馆的特殊关系。

2011年底,石鲁家人与国博开始正式接触,虽然第一次捐赠仪式是20129月份举行,准备工作进行了快一年时间,但是这对于151件石鲁作品的捐赠来说,时间依然很紧迫:“从签署协议到正式捐赠,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但时间还是赶的比较紧,因为事情太多了。”

颇费苦心 搭建整体框架

系统捐赠:艺术捐赠的新样本

挑选作品,是首批捐赠中最为繁琐的过程。石丹介绍:“因为很多画实在太珍贵了,作品的量也很大,我们都是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要把这么大量的作品一一看过,编号,分批整理出来,是一个非常耗费精力的过程。基本上家属内部先商议,然后再与国博方进行沟通。在第一批捐赠作品选择时,我们希望尽量把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都有一个完整呈现,这种大规模的捐赠并不是仅仅选某一个时期或只选某一种作品类型,我们选了书法、绘画等不同类型,也选择了早期、中期、晚期不同时期的作品。”

针对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石鲁经典代表作《转战陕北》,石鲁家属还配合整理出了《转战陕北》所有的手稿、写生稿进行捐赠,形成这件作品创作的完整体系。“国家博物馆需要比较完整的收藏,立体、才有系统性,散片的东西对博物馆的收藏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石鲁家属在选画环节考虑很久:“我们想在第一批画选出来之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后面捐赠,则继续往这个框架进行填充和丰富,这会是一个最好的捐赠思路。”

所以,第一批捐赠的151件作品涵盖了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石鲁先生存世作品中除《转战陕北》以外最大的一幅作品《山区修梯田》。这件作品创作于1958年,以巨幅山水画的方式记录了大跃进时期陕南镇巴山区兴修梯田的宏大场面,是石鲁先生生产建设图景山水的代表。深入研究过石鲁先生绘画的刘曦林先生说:“《山区修梯田》既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石鲁艺术里程上的代表作,属于长安画派,属于新中国美术史。”但是,这件作品在2010年被违规拍卖,摊上诉讼官司。国家博物馆与石鲁家属在历经两年的辗转诉讼之后,最终在201488日才将这幅名作入藏国家博物馆。“第二批作品的选择也是基于第一批的原则,按照搭建好的框架往里填作品,让这个框架更加丰满。”在接下来的第三批捐赠中,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据悉,此次捐赠的第二批作品包括书画84件,写生稿3(58),这批书画作品的结构与第一批捐赠基本一致,涵盖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石鲁先生巨作《东渡》的人物习作;石鲁先生在60年代的许多抽象洗练的人物作品,也能在此次捐赠的常宁宫疗养时的写生稿中找到对应的写生。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国博 捐赠 艺术公益 新样本 石鲁作品 闵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