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艺术界是做生意的那帮人,那么我即将说的这些就是显而易见的了,但如果不是,听好了:关于艺术市场的文章有许多是垃圾。本来不必如此的,但因为整个事情都是设计好的,所以不可避免会这样。艺术交易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暗箱交易,一个在正确的时间拥有正确的信息,并且愿意使用这个信息,通常就是最有钱的那个(hi,拉里)。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理由对其他人说「一切都很好」,别的就不会多说了。因此几乎所有出得起钱的交易商都会请公关公司。两大拍卖行都有自己的 PR 团队。
艺术市场里的全职记者、分析师和负责挑刺儿的人里,能自由发布信息的两只手能数过来了——他们的人数远远比不上喂(正面)信息给他们的人。每个人原本都是打算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但到最后写出来的大多是倾向于正面的,因为文章有截稿时间,而从你最容易拿到的数据中得到的往往是权势人物愿意听到的故事。因此,作为一个业余的看客,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艺术市场怎么回事,一定要读字里行间的内容。以下是五个小建议:
别相信标题
坐下来看看真正的内容:标题是不会告诉你艺术市场怎么回事的。真正体现艺术市场的是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一篇文章里,读了前三段关于本场标王是谁以及拍卖现场多么火热的文字后,才真的开始。
跟踪艺术市场的重点在细节,而不是天花乱坠的宣传。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艺术市场的走向,看看拍卖里中间那50%的交易怎么样。当然,这种研究比较辛苦,而且也不是很有趣味。但它是重要的。在这个行情火热的年代,就算是拍出天价成绩的夜拍——艺术拍卖精英中的精英——也还是分级别的。排在2到5位的拍品,无论市场行情如何都是会卖出去的(如果没卖出去那就是大事)。它们是大师之作,总是会有些真正有钱的人在找大师之作的。相对的是那些在底部10–20%的拍品——就算拍卖行都不会指望这些都拍出去。
但是中间那些怎么样?如果很多流拍或以最低估价一下的价钱成交,那么市场是疲软的。这就是为什么去年苏富比卖蒙克《尖叫》买了1.2亿美元,但2012年收入比起2011年还是下降了8%。
寻找失败
这个跟前面有些关联,但是相对更具体一些。找到什么没卖出去的信息可能不太容易,但是如果想有个正经的了解,这一点是重要的。之前提到了, 拍卖行会用自己的 PR 团队下重本控制释放的信息。他们都不是坏人——曾经有个人在我抱怨了珠宝市场的差异化和总体上的萧条后,花了至少一个钟头跟我头头是道地解释珠宝市场是如何的错综复杂——但他们是专门来让尽可能多的人相信他们拍卖行是最棒的,因为这样能吸引生意上门。
因此,关于拍卖行(以及艺博会)的信息,最容易得到的那些都是没意思的。但是那些负面信息呢?失败、价格下跌、作品流拍,这些跟那些整天被人说起的信息是一样重要的——如果你想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你应该知道好的和坏的。不是每个上拍台的艺术家都是下一个安迪·沃霍尔或让-米切尔·巴斯奎亚特的。
一切都是添油加醋过的
艺术市场的报道跟体育类似。无论是涨是跌,无论伟大还是可怕,这个人卖了这些钱,破了什么纪录。基本上这样是为了让艺术市场报道显得激动人心并且有可读性。如果我写拍卖写很多「还行」的东西——事实上很多的确如此——我会被炒鱿鱼的。所以媒体会选择最火爆的活动来报道。现实要比这复杂的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艺术市场下滑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在二级市场,那里多数买卖涉及的艺术家都是死人(除非你是个穷藏家,需要卖东西换点钱)。市场是周期性的。下滑是会有的。如果没有,你要多留点神了。
对艺术市场报告保持高度警惕
在「艺术是一种投资」成为流行语的同时,来自私有银行、艺术顾问、财富管理机构的「报告」也越来越多,这些报告大致上是要告诉你市场或者艺术品租借的趋势如何。有时候里面是有真相的,但多数时候都是从卢森堡弄100个人问上五个问题糊弄了事的研究。在你到处告诉身边朋友说现在聪明人都是把25%的资产放在名车上之前,看清楚是谁在写报告,让你相信报告里的内容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还有,任何艺术市场研究院都会告诉你,好数据很难弄到手,结论基本上是空洞的。
艺博会报告不可尽信
交易商说「我建立了很好的联系」意思是「我没挣到什么钱」。说艺博会就是建立人脉,就相当于说夏天买冰咖啡就是为了手上有个冰凉的杯子。人脉是个不错的收获,但不是重点。没人会在艺博会上说什么负面的话,除非是真的太差劲了。交易商都是处在超级推销员模式的,藏家的小狗撒泡尿他们大概都会说出点积极向上的话来(「多可爱啊!」或者「这觉得能吸引眼球!」)。所以艺博会上说的任何东西,其正面色彩都要往下调几个刻度。那才是人们的真实感受。
别听我的
别忘了媒体就是娱乐和发布信息的。如果你想要的是真正的专业建议,最好掏出钱包请个艺术顾问。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