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古玩市场九成以上是赝品:民间收藏假货泛滥
2017-01-16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

 

鉴宝是一项技艺

“真品不多,假货泛滥”,17日,中心书城南区阶梯区举行免费文物鉴定咨询活动,多位专家鉴定完百余市民带来的收藏宝贝后,纷纷作出如上判定。有藏家表示,收藏圈内普遍存在同一件宝贝专家意见不一的情况。对此,深圳收藏协会荣誉会长杨传耕建议,应成立深圳古玩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市民“鉴宝”热情高

17日下午3时,文物鉴定现场多位文物专家“坐镇”,为广大藏友免费“鉴宝”。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领到不同种类号码的市民带着自家收藏的宝贝坐在南区大台阶上等待,叫到号的市民可以带着“宝贝”上前给专家鉴定。

记者现场看到,有的市民收藏玉器,自己脖子上挂着一串项链就来了,待到专家面前才取下来,这还不够,背包里随机掏出好几串不同种类的饰品,“这个是我从欧洲旅游的时候收回的,那个是在中东收的。”深圳收藏协会荣誉会长杨传耕听罢,用手掂起来细细查看,有时借助放大镜,“这个还是真的,那个手链材质是松香改造而成,合成品,并非天然树脂。”

另外一位找到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的市民,则是带着大纸箱有备而来,只见他从纸箱内掏出一系列的轿子、仆人护卫、床等造型的工艺品,肉眼看来,这些工艺品有一定历史,部分漆有脱落,颜色老旧。郭学雷不时用放大镜查看细节,最后确定,这些极有可能是明末清初有钱人家随葬的物品,“可能当时人们‘视死如生’,如果完整保存其实对研究历史文化有很大作用,毕竟随葬的都是当时的生活用品微缩版本。”

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市民带来一个大拖箱,里面用层层防撞纸盒包裹着一个瓷器花瓶,还有两位市民则抱着两大纸箱,里面满满当当的有银马、玉瓶等各式古玩,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自己收藏多年的钱币前来鉴定价值。

真品太少不大值钱

记者询问了几位参与鉴宝的专家,大家却纷纷表示,前来鉴宝的多,鉴定为真的却少,真正值钱的更少。杨传耕表示,自己鉴定的“宝贝”中,大部分都是假的;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表示,目前收藏市场上假货泛滥,真品不过一成。

杨传耕介绍,其实深圳现在古玩市场上96-97%的都是赝品,1%-2%是不值钱的,“特别是银元,大量是假的,不要去地摊上买”。

“其实好的东西老百姓一般很难拿到。市场上假的东西很多,一般是100个人拿过来鉴定,只有两三样东西是真的。有一次鉴定会上,几百个市民拿东西过来鉴定,结果只有三个是真的,一个是清代末年至明代初期的银项圈,珠串状,下面是蝴蝶锁,还有一个类似景泰蓝,后来脱漆了,估计价值几千元;还有个三面铜镜也是几千元,不是很值钱。”杨传耕说。

建议行业自律“假鉴定”

市民收藏热,同时引发了对专家鉴定的需求,这也导致假专家鉴定、专家假鉴定情况泛滥。郭学雷指出,近几年有些所谓的专家被经济因素裹进去,指鹿为马,不值钱的说成值钱的,假的说成真的,官方民间文物鉴定市场亟须规范。

对此,已经在收藏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汪先生深有感触:“在收藏界,我和朋友对每件‘宝贝’都会寻求全国各地的专家鉴定,但10个专家里8个专家的说法可能都不一样。”汪先生称,他深感专家鉴宝的混乱,“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确定真正有资质的鉴定专家,发给资格证,不然鉴定市场太乱。”

杨传耕建议,对于假专家、假鉴定泛滥的情况,建议成立深圳古玩行业协会,以道德鼓励办法来规范,如果真品多的鼓励支持做大品牌,加强监管。郭学雷则建议,好藏家需要自己加强知识,拥有辨真识伪的能力,不要盲目相信民间鉴定。

大众玩收藏?专家说NO

不同于国外市场的相对成熟,国内目前的收藏氛围是“全民收藏”。郭学雷认为,收藏应该是一个小众的圈子,否则藏品有限,资源不够的结果就是制假卖假。

郭学雷指出,现在的收藏情况就是有些文物价值可能会被市场左右。“比如市场炒作现在一些书画家的作品,缺乏基本的审美,对东西的能力把握不高,一些低层次画家经过包装炒作高价,唐寅的画可能还卖不过现在的所谓画家的价格”。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古玩市场 收藏圈 民间收藏 赝品 假货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