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北京)
职业拍卖师,著有《拍卖师主持教程》《北京拍卖史话》,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财大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从2011年秋季拍卖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下滑征兆以来,接近3年了,市场似乎依旧是不温不火!在2013年各大拍卖行的拍卖总额出现腰斩之后,市场几乎还是在原地踏步。或许业内人士都在纳闷:文物艺术品市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类似2003年和2009年两次猛烈上涨的局面没出现?
笔者以为,首先,也许不能仅仅从各拍卖行的总成交额上看问题,还要看到整个市场成交量的变化,更要看到各个品种的价格变化和具体拍品的涨跌状况。而实际上,拍卖总额没有上升并不代表拍卖品价位没有上涨。总的感觉,这两年拍卖行间的市场竞争更加地激烈,更多的拍卖行涌到市场里来分杯羹,位列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拍卖行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更多的中等拍卖行通过建立自己专业化的品牌和勤奋经营,在向那些业绩好的综合性拍卖行挑战。就内地最大的两家拍卖行来言,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自2012年始在香港开始了拍卖,事实上也分流了一部分拍品和成交额,从而稀释了其在内地拍卖的拍品数量和总价。
从拍卖行的角度上看,其生意就是代理卖家,服务买家,使得拍卖品能够拍出最好的价格来。但是,买卖双方是一对矛盾,当价格拍高,卖家十分满意的前提下,买家就会知难而退;价高虽带来更多的货源,但买家减少,其拍卖价格就会下滑;而当价格下跌后又吸引买家蜂拥入场,同时卖家看到价格过低又开始惜售,造成拍品价格又会涨起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就是这样螺旋式向前发展的。
2009年国内那次艺术品市场的爆发其上涨的原因取决于几个因素: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造成的资金匮乏迫使一些国际大藏家开始出货艺术品,2009年以后出现的数十件过亿的拍品多是来自于以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为代表的国际收藏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国内投入了4万亿的救市资金,其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客观上也助推了艺术品的价格;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和一路下滑,更促使了部分投资资金转场进入了文物艺术品投资领域。
如今,当国际金融形势好转之后,出货的人没有了;这两年国内资金陷入紧缺中;市场高峰时进货后价格下跌形成资金被套,使得艺术品基金和短线投资资金捉襟见肘;外来的压力加上市场本身所需的调整,使得这次市场在低谷位置上的反弹有气无力;中央反腐廉政政策对于艺术品礼品市场也带来一定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收藏观念日渐成熟。这两年,买精品,买来路正、开门真的艺术品成为了拍卖场买家的心愿。买家的眼光更加地挑剔,买到精品就不想再出手,而只放出自己手里的普品;企业收藏逐渐增多,建起私人艺术品美术馆的人日渐增多,使得大量艺术精品沉淀了下来。这当然就是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如今在市场权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书画内部出现分化、轮涨的态势。市场内部的存量买盘资金只能维持市场的不温不火,而难以带来市场的快速上涨,快速上涨则需要额外增量资金的进入。从宏观上看,目前征集难仍是秋季拍卖的主旋律,2014年秋拍的成交状况也许依然会与今年春拍相持平,总成交额出现快速上涨的可能几乎没有!(文/季涛)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