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接受99艺术网的采访
编者按: 2014年9月19日上午,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和宁夏民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文明的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研讨会持续到9月20日。会议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史家、评论家共计二十余位进行圆桌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会议与演讲的方式,增进中国艺术史上有关中西方交流的梳理及演进的研究。99艺术网在现场采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
99艺术网: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地图,在文化方面会有怎样的一些发现?
席会东:首先文化要有一个载体,而地图本身就是一个载体。它之间内在的交流,就是通过地图的绘制来表现。首先是绘制技术的变化,绘制范围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观念的变化。从这几个层面都能发现整个欧亚大陆地图文化交流不断演进的过程。唐宋时期中国地图表现的范围最多是涵概了整个亚洲,但是经过元明时期中国和伊斯兰地图的交流,中国地图上开始描绘整个大陆了,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和欧洲的地图交流,中国地图画的范围已经包括了世界五大洲。
99艺术网:文化的影响范围与地图基本一致?
席会东:对,反映出来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一个深化,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是更加丰富和完善,不断地逼近世界本来的面貌。像新大陆客观是存在的,一直是有的,但是洲大陆在哥伦布包括在西方大航海之前不知道它的存在,没有发现它,它其实一直是存在的。
99艺术网:在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有没有涉及到关于中国古代美术的变迁?
席会东:有,因为丝绸之路就是一条艺术、文化、宗教交流的产物。最典型的比如艺术石窟,这些重要的石窟基本上都是中国与南亚以及印度文化交流的产物。沿着丝绸之路从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到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再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再到洛阳的龙门石窟。沿着丝绸之路的走向,佛教以及佛教艺术、美术都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这种传播的过程也非常有意思,比如克孜尔石窟更多地保留了印度原来的文化,这种构图、题材,包括石窟建筑本身都更多地保留了原来印度和希腊文化融合的结果,这就是犍陀罗文化的特色。
在丝绸之路上流传的佛教文化不完全是印度原生的佛教文化,它传到中国首先是经过了希腊的雕塑、美术传统和印度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是犍陀罗文化,其核心区在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它也是印度文化的一个边缘。在这个地方产生以后开始东传,在传播的过程中间一步步地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并发生变化。麦积山之后,尤其是到了云冈石窟再到龙门石窟之后,就不断地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尤其是到了云冈石窟之后基本上就中国化了。云冈石窟的后期,到了龙门石窟的时候,雕塑所展示出来的人的面容、姿态基本上是中原汉人的模样,服饰也是中原的汉服了,由过去像鲜卑系的比较紧的衣服窄衣发展到像汉地的宽衣薄带的装束风格。
99艺术网:西方有没有通过丝绸之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席会东:有,这涉及到两点,中国瓷器的传播在欧洲形成了广泛影响,这个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完成。从前期来看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明代以后随着航海地理大发现,海路成为欧亚大陆交往的主要通道,陆上丝绸之路相对衰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传到西方的器物两个,一个是瓷器,一个是茶叶。就瓷器的传播而言,中国的瓷器技术包括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在欧洲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欧洲的宫廷里面,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建凡尔赛宫还有他的儿子路易十五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进行装饰,包括英皇阁里边的装饰风格基本上都是中国的风格。所以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时候形成了一百年的“中国风”。所谓“中国风”就是欧洲的皇室贵族都以拥有中国的瓷器、漆器等艺术品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他们同时也追求这种具有东方和异国情调的文化品味。在欧洲就形成了洛可可艺术,洛可可艺术体现在建筑、装饰以及壁画方面。当然不仅仅是中国风格,也包含了印度、波斯等等风格。其实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欧洲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正是这样一种对于异国文化的反思和借鉴给了欧洲人一个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社会制度的一个契机,进而更好地推动了欧洲迈向现代社会。
当然“中国风”时期欧洲人所理解的中国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他们所构建和想象的中国,正是这种构建和想象的他者推动了欧洲本身的自我革新和变革。除了在文化层面的影响之外,在政治层面也有很深的影响。康熙的治国经验在欧洲引起过很大的讨论,很多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比如伏尔泰对康熙以及中国的政治文明赞赏有加。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也影响了现在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并在世界风行。(文:孟语)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