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至14日,为分流高峰时段游客,北京故宫博物院试行了每日14时以后入院可半价参观的措施。这一消息虽提前多日发布,网上预售却剩有大量余票。为此,有媒体评价“下午票遇冷”。其实,仅仅3天的试行能说明什么呢?每一个新生事物是否有生命力都需要时间来检验,“下午票”刚推出遇冷,很正常。不可忽视的倒是,透过“下午票”的争议,浮现了“到此一游”之外的诉求。
认为“下午票”不合理的网友,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个下午最多只能逛半个故宫”。确实,半价意味着会有一定损失,不过,除了到此一游的游客,其实还有一些到过故宫很多次的人,他们逛故宫不是为了走遍故宫的每个角落,而是为了某个心仪的展览,或想在某个悠闲的下午去感受一下故宫的气氛,对他们而言,半价票倒真意味着更实惠。
这样的诉求不只故宫存在。比如,作为一个成都市民,尽管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博物馆近在咫尺,但如果不是陪外地客人,我很难会生出进去走一走的念头,为什么?票价太贵!相信许多人会跟我有同感。但如果,也有类似优惠的“下午票”,尽管半价依然不便宜,但至少可以让我多了一些进去的底气。
其实,博物馆从来不仅仅是保存文物的地方,而更是一个致力于文化传播的地方。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方式,便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博物馆不仅应思考怎样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还应该思考如何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
在这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尝试让我印象深刻:除了票价亲民,周六夜间17点至20点半开放免费参观,更有立足教育功能的多种服务。除了主展区,他们会不定期推出主题展览,还有儿童学艺中心、多媒体放映室、创意工坊以及多媒体资讯站、图书馆等资源供游客享用。
为了吸引年轻人,他们开发电子游戏,将台北“故宫”文物的形象巧妙地融进游戏中。甚至出资,请来偶像派明星桂纶镁,拍了一部爱情片《经过》,透过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串起故事,以此来宣传台北“故宫”。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博物馆,这样费力让历史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为什么呀?据我所知,正是台北“故宫”的宋汝窑,触发方文山的灵感,写下那句著名的“天青色等烟雨”;而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也是在台北“故宫”的书法作品里,获得了舞蹈创作的灵感。
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滋养大众的生活,影响年轻人的成长,从这个意义而言,“下午票”试水时间不妨更长一些,参与类似试水的博物馆不妨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