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冲击,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语境下,作为中国传统先进文化之一的中国画艺术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在国际间建立属于自己的话语权,2014年9月19日,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组委会和记者共同主办的“新水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开启。论坛结束后,记者记者对嘉宾王平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目前进行着怎样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王平:目前的世界主流艺术,以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为主体,这与中国现在创造的主体艺术有一个时间差。中国传统的架上绘画与装置和新媒体艺术有很大的艺术差异。就此中国画在世界领域就没有立足价值了吗,当然不是,中国人会对中国画继续进行继承和发展。全球化是什么?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带来文化的独立性、民族性。中国画想在全球立足发展,一定是以自身的民族性作为依称。只有确立了民族性,才谈得上全球化。
记者:中国画走向国际,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王平:大家关注中国,一定会去关注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首先它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方式,有自己的精神的内核,这个是关键。
没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去吸引别人,就很难让别人接受,同时如果你的叙事方式、语言方式,人家听不懂、看不懂,别人也不会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所以,中国艺术要想走出去,既要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同时还要注意自己与世界艺术的互动语言和对接方式。
记者:如何让西方包括世界其他国家更好的理解中国画,了解中国的艺术?
王平:艺术都是在互相借鉴当中前进发展的。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对里改革、对外开放,改革与开放并存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一些自己不会的固有思维,同时向外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纵观中国画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无论是呈现出的现代水墨概念,还是当下讨论的新水墨或是以水墨为材质非架上绘画,这些艺术创作的背后都有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艺术表达和思维方式。
西方艺术的不同理念对于中国画不是终结,而是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加入一些西方的绘画元素,可以使中国画更好的得到国外艺术爱好者的理解与亲睐。
记者:新媒体艺术的繁盛是否会对传统架上绘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王平:市场往往认可已经被学术或者社会认可的艺术样式,新媒体等非架上艺术在学术圈里有一定的认可,但是从社会更大层面上来说,还有待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这些新媒体或者说非架上艺术,已经成为很多藏家的藏品,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馆藏品之一。随着一些藏家的不断涌现,今天我们视为相对超前的非架上新媒体艺术,日后也会成为藏家收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艺术的繁盛对新水墨的发展并不构成威胁,艺术样式的存在是多元的,新水墨其实也只是架上绘画当中的一员,中国画还有油画、版画等其他的艺术形式。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