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是通过借鉴、模仿国外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模式恢复和发展起来的。
1992年,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出现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活动。1993年,上海、北京开始有专门从事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包括拍卖的组织程序都是直接从国际知名拍卖机构复制的。与此同时,国家文化、文物部门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对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活动进行了调研、考察和试点,为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管理氛围。
1996年《拍卖法》的颁布及之后的实施,使拍卖业特别是文物和艺术品拍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热潮的兴起,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03年前,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全年的拍卖额不足10亿元,到2010年全年拍卖额已增长至近500亿元。文物和艺术品的最高单价也从以千万元计算增长至以亿元计算。
在拍卖市场的带动下,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且最受关注的文物和艺术品市场,北京也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同时围绕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文物和艺术品的鉴定、评估、仓储物流、艺术品金融、艺术品经纪以及当代各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都得以迅速发展。
可贵的是,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从业者,都始终把推进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各拍卖机构就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和各自实际将海外征集作为拍品组成的重要部分。文物和海关部门为推动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回流还特别借用相关法规条款,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文物和艺术品“复出境政策”。据粗略统计,20多年来从海外回流的文物不下10万件。这种回流的趋势使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价位迅速提升,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投资门类之一。中国大陆的文物和艺术品价格对于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和重要,中国价格、北京价格,已经成为国际文物和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指数。
中国大陆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迅速发展也使一些国际知名的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和经营机构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设立代表处和代理人,举办拍卖会预展,联络境内客户,使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交易在其总体业务份额中的比例大幅提升,中国大陆买家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活动中最活跃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机构也开始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和其他代理机构,以征集拍品服务客户。近年来,大的国际拍卖公司更是直接进入中国大陆,设置分支机构,直接参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建设;一些中国本土的拍卖公司也相继到海外设立拍卖机构,进行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海外市场的开拓。这种“进出相交、双向发展”的局面既是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进一步国际化的一个起点。
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也面临着如何从高速度和大规模进一步向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转变的问题。许多人士和机构在探讨如何使中国大陆在已经成为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国际交易重镇的同时能够成为国际文物和艺术品的交易重镇。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对于关税、艺术品进出口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的进一步政策改革,也需要拍卖机构和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一些文物和艺术品拍卖机构尝试围绕拍卖进行综合的产业链开发;一些拍卖机构也在厦门、北京、上海等贸易保税区进行文物和艺术品保税拍卖的尝试,这使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在新的条件下再展风采。
可以预见,下一个十年,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将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长足发展。市场结构、运作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将得到提升,也必将在自我创新和提升中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拍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带动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市场从本土文物和艺术品的交易重镇走向国际文物和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