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何玮明:于山间树林 凭借着天性寻求回归
2017-01-16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艺术家何玮明

【吾艺网1011日讯】830日至1028日,“心林·何玮明艺术展”在广州红专厂举行。展览主要展出了他近期创作的《深山之间》、《树林》系列水墨作品。此次展览的主题“心林”,或许是艺术家心中的一个符号和隐喻——他带着观者随同画中白衫女子穿梭于山间树林,凭借着天性寻求一种内心的回归。何玮明说,“希望作品的呈现不仅是一个水墨的新样式,更应该是一个新的文化精神,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基因,甚至是有宗教支撑的文化精神。”

 

展览现场

绘画是一场法喜充满的修行

何玮明的新作《树林》画了三个月,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场修行。

36高,四条屏,每幅宽14,不同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多用中锋勾线、侧锋当皴的绘画技法,何玮明以毛笔书写的方式,将墨点铺满全纸,待铺两遍后,开始分层次,直至笔墨清淡之处形成林间细密的光,浓郁之处沉淀出一片幽密又深邃的树林,而这种沉淀甚至有时需要在同一地方重复七、八次的点染才能完成。

不少人问何玮明,这样创作下来到底需要有多大的耐性?“我给他们举了个例子,如果你是个赶路人,坐三天三夜的火车,那确实需要很大的耐性,但如果你是一个乘务员,或许你一辈子都是干这个职业,你天天在火车上,这时反而不需要什么耐性。”对何玮明来说,生活本是一场修行,而创作也是修行的一种,不需刻意耐着性子来凸显自己创作技法的革新,也无需被“目的性”所禁锢,“画画,尤其是水墨创作,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在里头,画能不能成,有时真的看天意,如果绘画时太有目的性,反而会很累。”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辛苦劳作的创作方式,而对何玮明来说就如一次放空心灵的佛地之行,每走一步,都是接近清寂和超脱,而他在纸上每一点每一墨,亦是如此。

何玮明《树林》系列作品中,这些由浓淡交错、疏密有致的墨点组成的画面犹如一首律诗,将韵律变化寓于整齐之中——近看,是有序的墨点构成密叶野林,远看,是一道清净之光透过树林后落下的一片斑驳。何玮明的绘画既传承了中国山水画的缠绵悱恻和超旷空灵,亦借助西方绘画对明暗层次、透视关系的表达优势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体量感。故即便全画呈现的是灰调子,但并不沉闷,反是明朗,是丰富。

艺术评论家高岭评价何玮明的作品时曾说:“从整个画面上看,何玮明追求的是一种光,层层晕染。”而用何玮明自己的话来讲,“其实每张作品都包含着喜悦,有一种法喜充满之感。”

寻求本真 回归天性

山谷树林的静谧幽深,白衫女子的素简前行。站在何玮明的画前,正如艺术家李正天评价说,“感到自己好像完全沉浸在一种新的境界里——崇高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然而,静穆背后是站在山涧或树林中的每一次心间涌动或屏气凝神,或是苦修后的每一次心往神宁。

上世纪九十年代,何玮明皈依佛门成为在家居士,他在寺庙连续待了四个多月,边学佛边创作。傍晚时分,何玮明时常面对着寂静的山峦独自冥想,思考到深处,灵魂甚至有种抽离感。在他随后的作品里,那些在山间如聆听着佛音缓缓前行的白衫女子或许就是他自己内心灵魂的写照——他犹如一直在梦境中徘徊、游离、寻找,然而,这种梦境又是一种现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说,“不管是用当代艺术的眼光,还是用主流艺术的眼光,甚至是用文学的眼光,看何玮明的作品,都能够感动我们。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能让我们明了我们与当下这个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一直渴望心灵中那个自然而然的、能让我们驻足的地方。”

这种“自然而然”,何玮明认为就是表达一种“天性”。

何玮明画中的人物,几乎是去掉了其身上细碎的个性——人物没有起伏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甚至衣服上也没有多余的衣褶纹路。“其实更本质的东西,有时候往往不需要用太丰富的方式去表现,如古埃及雕塑,虽然雕塑脸部没有什么表情,但你同样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何玮明将人物单纯化后,反倒与自然环境有了新的关系,弱化人物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丁·海德格尔在他的经典之作《林中路》中,追问了艺术的本源,而何玮明的作品《林中路》亦是一次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他将每张画都视为寻求本真的过程。“佛学有句话叫‘心外求法,是为外道’,艺术也如此。对我来说,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发现内心的过程。我们的内心分为几个层次,而天性属于最深一层,与个性不同,天性是一种本质的回归。”何玮明说。

不受阻隔的永恒

“何玮明的画没有阻隔感觉的杂质。”中国美术馆前任馆长、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曾这样评价何玮明的作品,“看画的第一眼感觉实际上就‘看’到了画的全部,这种感觉不是由画中的某方面细节引发的,而是由画的全部散发出来的光采和气息撞击、点燃的;看画的第一眼感觉往往也是最真实的,因为它越过了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理性思维活动的屏障,直接触及到画的本相或本色。”

何玮明说:“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必须是能触动内心的需要,才能真正地安慰内心。”

在行笔施墨前,何玮明一边静坐着回忆之前在寺庙几个月里的内心经历,一边读着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夜莺颂》。从古自今,自然带来的那份感动,即便是跨越时代,也是互通的,而何玮明认为他的创作,也应如此。“很多人强调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实质就是强调它的时间性,但我认为艺术更需要具有永恒性。”何玮明表示,创作时,他会刻意在画面上回避一些具有当代感的因素,因为他希望每一位观者无论处于哪种环境下,都能获得一份最为单纯、清澈的感动,而这份感动是不受时间或空间阻隔的。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何玮明 广州 树林 红专厂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