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施并招3年来绘画了近百张画作,其中包括6米闽南民俗长卷,涵括了福建泉州濒危古建筑、泉州人文景观以及尚未出名的古大厝。他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能用画作留住大家心目中的老泉州,咱们不能站在云彩上讲民俗。”
据介绍,施并招的画展将被纳入今年年底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闭幕式系列活动,“这是能够体现文都气质的画作。”拍胸舞、木偶戏、宋江阵、踩街活动……众多耳熟能详的泉州民俗文化活动,融合泉州古建筑,形成一幅幅生动的民俗写意画。
施并招是泉州师院软件学院的一名老师,大学读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名手绘发烧友。他坦言,“画这些画作最初的心思,只是想让学生们更彻底地了解泉州,从身边最熟悉的着手,才能画出最美的画作。”
对艺术的执着,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民俗的一种牵挂。“很多民俗开始‘褪色’,古建筑开始坍塌,这些城市的记忆正在慢慢消失。”施并招希望利用自己的画作,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民俗的重视。之前,他的画作已经在泉州地区展出过2次了。
“预备今年开个展,正好献礼泉州‘文都’一周年。”经过选景、构图,身为教师的施并招,只要有空就沉入绘画之中。“民俗代表的是最原始生存状态,身为80后,我自己其实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也是个学习机会。”
“泉州的民俗文化颇具特色,何不如来一个盘点,将它们尽量多地画上去,让更多人知道泉州。”今年国庆期间,施并招完成其中一幅历时三个月的6米长卷,大坪山郑成功雕像、安平桥、惠安女、踩街,在传统建筑街区里,展示传统民俗活动,别有韵味。
“生在泉州,长在泉州,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泉州最本色的展现”。已经习惯了泉州古韵的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兴趣,这也是我从小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缘故吧!”
画作的来源,除了自己亲身经历之外,还在网上大量搜罗图片,同时也补充知识,施并招指着其中一幅他已实地考察过的土楼介绍道,“它位于南俊巷,虽然不出名,但它却折射着泉州往日的辉煌。”
一笔一画,足足花了3年的时间,泉州代表性古建筑、泉州代表性民俗……在画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说,“民俗需要大家的保护和传承,虽然泉州已经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但是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泉州人的责任。”(文:廖静)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