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唯一民国议会现场照展出 独家影像填补史料空白
2017-01-1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民国议会现场的老照片。

百年前北京召开的民国议会轰动一时,但究竟是怎样一种盛况,由于缺少影像资料,一直语焉不详;百年前北海阐福寺曾是何等珠光宝气,可惜被烧毁,后人无缘再见真容……然而,最新发现的120余幅北京百年前珍贵老照片,填补了这些历史缺憾。今起,这些旧京鸿影将在西城文化馆免费展出。昨天,记者来到馆中先睹为快。

120余幅珍贵照片首次展出

这次免费展出的120余幅珍贵照片,全部出自日本摄影家佐藤三郎的摄影集——《北京大观》,该书在1919年出版,但国内迄今从未见到过它的身影。著名旅日作家、东京大学教授靳飞,在整理太太祖父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了这套珍贵的影集,于是决定贡献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感受北京独具魅力的历史韵味。

负责整理这些老照片的历史文化学者陈飞告诉记者,佐藤三郎的这本《北京大观》摄影集,称得上是一部以影像详尽记录民国初年北京的珍贵史料。因为照片中的不少古建,在1919年后慢慢消失了,因此更显出了这本影集的价值。

陈飞介绍说,从清末到民初,留存下来的北京老照片不在少数,但鲜有《北京大观》这样精心策划、专业摄制的全面反映老北京风貌的摄影集。“此前备受关注的《洋镜头里的老北京》,由赫达·莫里逊拍摄,反映的是1933年至1946年间的北京,比起《北京大观》晚了一二十年。”陈飞说。

独家影像填补史料空白

首次面世的这120余幅老照片,系统展示了当时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北平政治、外交、文化、商业、交通、建筑、风俗、社会生活等状况,其中不少照片非常珍贵,比如当时民国议会开会现场的照片(见右上),这恐怕是现存民国议会会议现场的唯一一张照片,弥补了相关史料的缺失。

民国肇始,效法西方创建议会。会址在宣武门以西的象坊,即前清皇家养大象的场所,如今为新华通讯社所在地。从这张老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会场隆重有序。陈飞介绍说,这应该是1918-1920年间的民国第二届国会,即所谓“安福国会”。台上戎装坐于议长宝座上的,应为当时的众议院议长、陆军上将王揖唐。

影集中还有一组北海公园的图片,颇引人注目。这一组有三张照片,其中漪澜堂现为仿膳饭庄,九龙壁也保存完好,唯有价值连城的阐福寺大佛惨遭焚毁。

这尊大佛建于乾隆年间,造型为千手千眼观音像,由整根金丝楠木雕琢而成。其上布满金珠宝贝,价值超过现存的雍和宫檀木观音像。1919年春,由原总统卫队改建的消防队驻扎阐福寺,因烧火做饭引发火灾,将寺庙烧毁,大佛也随着付之一炬。“幸好找到这张照片,后人才得以一睹大佛的珠光宝气。”陈飞说。

照片重现最早自来水塔

还有一张北京最早自来水塔的照片也殊为珍贵。历史学者陈溥告诉记者,在现今的市自来水博物馆里都没有这座水塔的清晰整体照。

史料记载,北京建首个自来水厂,是由于当时的西太后慈禧接受了袁世凯的建议。光绪皇帝御笔亲批,在东直门外东北方向约15公里孙河乡的温榆河畔,建立水厂。

水厂中最壮观的建筑就是这座水塔了。照片中的水塔,威风八面,其高度一说54米、一说37米,但不论如何,当时在亚洲都是独占鳌头。陈溥介绍说,该水塔塔身全部为钢结构,立在一座内嵌三合土,外包粉红色花岗岩的圆形高台上。塔身分为六层,每层均为六角形,每一面有2条龙,共有12条栩栩如生的龙盘踞塔身。每层还挂有12个铜铃。每当清风拂来,铃声叮当作响,不仅悦耳动听,还可惊扰雀鸟,使其不敢在塔上做窝。每层外廊平台上备有折叠座椅,供人们歇息观景,考虑十分周到。储水部分直径约14米,高5米,容积达750立方米。

该水塔由德国人设计,1908年开始施工,1910年完工。一直使用到1942年。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北平航空司令部在此驻扎了半年,利用水塔这个制高点,观察过当时敌军投弹数量,为制定战略战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遗憾的是,水塔在1957年被拆除。拆除前曾就水塔是否应算文物,是否应保留进行过争论,但考虑维修费用过高,国家钢材紧张,最终还是被拆除。拆下229吨钢材,作为钢材指标上交。

陈溥介绍说,20039月,该水塔的设计图纸由德国驻华大使馆赠给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根据图纸制作了一个水塔的模型,总算稍稍弥补了水塔被拆除的缺憾。(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田勇)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民国 议会现场照 北海阐福寺 佐藤三郎 北京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