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兄写过一部小说《如此教授》,把当下种种教授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作呕。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一向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的职业。但时代嬗变,物换星移,我们在承认绝大多数教授都是令人尊敬的之外,也的确不断传来当下某些教授的种种令人遗憾甚至是发指的新闻。前有复旦大学一经济学教授嫖娼买春东窗事发,后有北京大学一教授揭露其身边教授群体的乌烟瘴气,更有天津原常委武长顺博士头衔到手的种种秘辛披露,而厦门大学一博士生导师的玩弄女性下流无耻则已经不是所谓的风流下流而是触犯刑律了,还有常艳博士的文本流传,中国农大院士李宁的坑蒙造假触犯科学底线潘绥铭的骗取科研经费斯文扫地,凡此等等,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令人不无忧心:大学校园本以为是一方净土,却原来也是这样的鱼龙混杂啊。至于说盛行潜规则,不想当师母的女生不是什么的传言,则几乎更是路人皆知的一种所谓相当普遍的现象了。与以上所举案例相比,王小箭事件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多年前,夜抵新西兰的奥克兰,匆忙住下,饥渴难忍,几个人就到酒店附近找馆子吃夜宵。多方寻觅,看到一家店招唤作“巴蜀风”的中国餐馆,便喜出望外,兴冲冲地进去了。小店主人看上去眉目清秀徐娘半老却透出一种爽脆干练,只是眉宇之间有一种隐隐的落寞更显楚楚风致。散漫攀谈,才知道她是重庆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也才晓得,四川美术学院虽然地处重庆但并没有因为重庆的直辖而更名。这位女子淡淡地说道,前几天罗中立父子在这里办画展,她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去。而我对美术界人士,一向隔膜,也就没有怎么在意,但在这样的若断若续的聊天中,也特别提到了两个人:栗宪庭和王小箭。因为王小箭这样的名字实在有点别致,虽然是在南半球对于这个四川美院的副教授有了第一次耳闻,却还是牢牢地记住了。
自10月10日晚,有人发帖让王小箭这样的名字如此进入公众视野,且闹腾得如此天昏地暗,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如今的网络时代,躺着也会中枪,已经退休算是返聘发挥余热的王小箭副教授却因为在公众场合的不大得体的举止而轰传天下几乎人人皆知啊。查阅资料,方才知道,王小箭副教授毕业于北京二外法语专业,曾经是《美术》杂志的编辑,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漂洋过海,到美国东海岸的西弗吉尼亚大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他留美十年,回归巴蜀,在新世纪之初任教四川美院,栽桃植李,直至退休。他除了有副教授头衔,还是艺术数据网执行主编,发表专业作品无数,说不上多么的声名煊赫,但也算是有点真才实学的人。也许因为他作为所谓艺术圈中人,行为开放,大行不顾细谨?也许是因为他的专业是法国文学,误把巴蜀做巴黎,一旦觥筹交错或者几杯酒下肚之后,就有点飘飘然忘乎所以?但这样的一大把年纪而强行要向自己的学生索吻求欢,也实在是有点有辱斯文不顾场合了吧?但校方的决定公布之后,舆论却发生了颇有意思的偏转,同情王小箭的帖子不断涌现,指责校方处理过于严厉草率的声音几乎呈汹汹之势,当然也有人说,王小箭遭人设局陷害,云云,不一而足。校方如此作为,固然有尽快平息事态之意,但这样的反应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大可讨论。但无论如何,王小箭这样的行为都是不足取的,是应该是受到谴责,这样的基本判断总是应该有的。而据说,大概是为了给王小箭受此风波表达一种力挺之意,在成都的某会所内有一场晚宴,王小箭坐在居中一席,他身着红色T恤和米色休闲裤,精气神很足,且声音洪亮,似乎并未受到网络事件的影响,一直喜笑颜开,也并未刻意低调或回避,反而不时主动提起这一话题,与友人调侃。这倒有点令人纳闷了,王小箭先生真的认错了吗?一旦喝酒之后还要如此习惯性表演吗?难道说,所谓的致歉只是压力之下的一种文过饰非?(作者系出版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理事,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著作多部)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