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之结束——《马戏团》的到来
马戏团
千手观音
“太平广记”之结束——《马戏团》的到来
艺 术 家:黄永砅
策 展 人:郭晓彦
开幕:2014年10月17日16:00
展期:2014.10.17 –2015.1.16
主办:红砖美术馆
地点:红砖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
在红砖美术馆开馆展 “太平广记”策展之初,曾意向邀请黄永砅2012年创作于纽约的《马戏团》,由于种种因素,该作品未能于展览开幕时到场。展览结束之际,在海关盘亘多日的它或它们终于到来。
“太平广记”这个展览已然结束,但,作为现实一种,“广记”所宣示的这一征兆、志异、影射之时空却始终留存。《马戏团》的延迟与最终到来,正是“广记”重新开启之缘。尤其是在今天,“马戏团”不再是一个修辞上的隐喻,而是我们的现实:似正襟危坐的马戏团,但终究是一个“无头”的“马戏团”;虽然黄永砅创作时着眼于更大的时空:时间的终结,未日的景象。
借着“马戏团”的到来,红砖美术馆同时也展出《千手观音》和《桃花源记421-2008》,并使这三件作品之间产生新的阅读。三截“千手观音”或“瓶架”像三个巨大的圆形书架,千条手臂把握着尘世中的一切,如同字典中的偏旁部首,而在这个“图书馆”里,只有一个潜在的“百科全书”。《桃花源记421-2008》是一纸手稿,艺术家在其中展现了他的转换:思考与书写,正典与野史,盛世与衰败,乌托邦与全球现实。
这三件作品都贯穿着文学史,艺术史,大众文化,东方和西方,古代和当代,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现实。
黄永砅
黄永砅1954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厦门,自1989年起生活、工作于巴黎。作为一位在西方从事艺术的非西方艺术家,黄永砅擅长运用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来进行工作。他深度挖掘中国传统的文化脉络,从《易经》、《山海经》、《淮南子》等文本中找寻与当代文化对话的象征物,在隐(藏)和喻(明)的辩证中,不断拓展、丰富符码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不断地为社会事件留下难以消化的“尾巴”,将它们点化为当代寓言,拆解出多维的现实与想象空间。
从1986年的“厦门达达”,到1989年受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邀请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黄永砅开始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实施展览项目。近年个展包括:“黄永砅”,诺丁汉当代艺术中心(2011);“黄永砅”,里尔伯爵夫人济贫院博物馆(2012);“Amoy/厦门”,里昂当代美术馆(2013)。除了美术馆空间,黄永砅曾在巴黎小奥古斯丁礼堂、摩洛哥海洋美术馆进行在地创作。2014年黄永砅参加了红砖美术馆开馆展“太平广记”。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