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拍,各大拍卖行争相开设当代水墨专场,在市场火热的同时,也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这一领域。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北派的“大开大合”,岭南水墨更贴近传统,虚火也较少,建议投资者冷静看待这块“鲜肉”,重点关注创新的部分。
在本月初结束的香港秋拍季中,相对于不断下滑的当代艺术作品,当代水墨可谓高歌猛进。香港苏富比当代水墨专场总成交额达2480万港元,超出拍前高估价近一倍,成交率高达95%。保利(香港)的“中国当代水墨之中国当代新水墨”专场总成交额为1186万港元,是此次保利(香港)所有专场中成交率最高的一场。
2012年,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相继在春拍中推出当代水墨专场,其中“水墨新世界”专场共有53件拍品,成交率为92.45%,成交额达到1377.44万元,成为当时书画市场低谷中难得的一抹亮色,也算开启了当代水墨在国内主流艺术品市场中的演出大幕。当时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其他品类如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的天价难追,值钱的“生货”又越来越少,未遭大资金关注的当代水墨板块成为少有的潜力股,整体价格偏低。
经过了一两年时间的反复,今年香港秋拍季中的当代水墨似乎又成了行家嘴里的“鲜肉”,特别是与“跌跌不休”的当代艺术板块形成鲜明对比。
如何来定义“当代”?有业内人士表示,它必须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视觉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回到金融层面,不得不说,它依然被众多机构看做拉动行情的新增长点。”
岭南水墨沿袭务实之风
“虽然名气不如北方,但当代岭南画坛中,还是有不少艺术家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看做是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资深书画行家陈绮雯认为,黄国武、黄一翰、安林、庄小尖、王璜生、李劲堃、方向等都在不断努力,其中王璜生、李劲堃、方向稍微偏传统,而前面提到的几位实验性更为突出一些。
收藏者程先生则表示,观念的改变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过于创新的人,步子迈得太大,在市场上反而容易被边缘化。”
陈绮雯表示,接下来的广东秋拍中,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将被机构集合成为新的专场,也算是一种试水:“有人说目前时机还不是太成熟,但创新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可,否则也只是空中楼阁。作为欣赏者,我们更希望艺术家把握好‘度’,也就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亮点,让藏家乐于欣赏、敢于‘埋单’。同时也希望收藏者不要盲目过度地炒作,这也容易将艺术家推到一个并不合适的高度。”
程先生在梳理自己的收藏时发现,岭南当代水墨也沿袭了岭南书画的务实之风,夸张和变形相对少些,特别是有学术底子支撑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业内观点
没有评价体系 “新水墨”靠炒作营销
“究竟什么才叫当代水墨?只要不是已故名家创作的就是吗?随便哪个画家提笔画几下,只要跟前人不同,就算是水墨?”收藏者曾先生对此深感困惑。无论在实体拍卖行、画廊,还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总有人隔三差五地发一些不知名的艺术家作品,并声称这是新水墨,很有升值潜力。“构图和色彩我看着都别扭”。
有行内专家曾毫不客气地指出:“没有市场平台、没有市场模式、没有评价体系,如今营销水墨的手法只剩炒作——用大量展览轰炸出一个关注点,然后再对艺术家进行包装。有人说,当水墨的价格走在学术认证之前,强势介入的资本与学术支撑的短板形成极大反差,可能就会重蹈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的覆辙。”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