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如何避免买到赝品
根据2014年莱坊(Knight Frank)的调查报告显示,“奢侈品投资”的前七大类别是:老爷车、硬币、邮票、艺术品、红酒、珠宝和中国瓷器。人们购买这些物品既是为了欣赏,也是为了牟利。它也反映出富人渴望拥有那些独一无二、一物难求或是超级昂贵的东西。但在花大价钱购买收藏品之前,富人通常不会问一个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我怎么才能知道这是真品呢?”
问题就在这里。许多藏品的真实性都会受到质疑。有些东西纯属伪造,就像几个月前我写到的“托马斯•杰斐逊”红酒事件。即有人把新酿造的红酒装在带有“Th.J。”标记的老瓶子里,想以此冒充这位著名美国总统的财物。或许某些物品可能有价值,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值钱。比如瓷器当代仿品,或者在现代更换了原有零部件的翻新老爷车。
借助油和玻璃,经过漂白、涂层、加热和浸润处理的宝石会变得更加色泽诱人,还能隐藏缺陷。就连顶尖宝石鉴定机构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都表示:“外行未必能看出这些处理手法,有时甚至连专家也难以鉴别。”对玉石的漂白尤为普遍。天然玉石上往往会有棕色斑点,漂白后这些斑点就会变成白色。遗憾的是,漂白会破坏玉石的质地并造成裂隙,而且这些裂隙会由树脂填充。这样,玉石不仅改变了颜色,还会夹杂一些人造物质。
老实说,真品越稀少珍贵,出现假冒品或者以次充好欺骗买家的可能性就越高。在真品市场之外,还有一个造假市场。
专家被如此愚弄已有好多年。欧洲博物馆里存放了大量假冒艺术品。在现代艺术领域,鉴定机构甚至都不再发表意见,因为他们经常判断失误。有些经这些机构鉴定的藏品后来被发现是赝品;而有些他们断定属于假冒的东西后来被发现是真品。这两种情况都会让鉴定机构遭到起诉。安迪•沃霍尔基金会(Andy Warhol Foundation)和基思•哈林基金会(Keith
Haring Foundation)都曾陷入这样的窘境,它们都曾鉴定过相关艺术家的作品,随后多次遭到起诉,后来都支付不起辩护律师的费用了。甚至是私人艺术品鉴定师,也担心因为做出鉴定而遭到起诉。因此,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时,买方都无法继续获得专家的正式意见。
大拍卖行通常都非常小心谨慎。如果你在拍卖会上买到了赝品,不要指望它们能提供什么帮助。拍卖行的合同声称不会为假冒品承担任何责任。考虑到人们在拍卖会上撒出去的大把钞票,这样的条款实在奇妙。有一个著名案例,涉及藏品是珍贵的Faberge彩蛋。买方拍下这件藏品后拒绝向佳士得(Christies)拍卖行付款,因为他认为这可能是个赝品。佳士得把他告上了法庭,并聘请了这方面的顶尖专家出具了真品鉴定。这位买家被迫向佳士得付了款,还承担了后者的律师费。后来,这位收藏者想把这颗彩蛋出手,却遭到了佳士得的拒绝。搞笑的是佳士得称这颗彩蛋是赝品,而且又请出那位原先说该彩蛋是真品的专家出具了赝品鉴定书。听说这件事后,我绝对不会去买Faberge彩蛋了。
一名买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自己买到赝品呢?没有哪种措施绝对保险,但在此我推荐一些可以提高你买到真品几率的方法。
首先,购买通过独立第三方而不是出售方鉴定的物品。在上述七大类收藏品中,只有硬币、邮票和宝石领域存在第三方鉴定公司。在这三大类中,稀有硬币为上上之选,因为顶尖鉴定机构(PCGS和NGC)为自己的鉴定提供现金担保。如果他们看走了眼,把假币说成是真的,他们就会按合理的市场价买下这些硬币,这样所有者就不会蒙受损失。我听说过一个案例,一枚18世纪硬币被发现是假冒品后,出具鉴定书的公司向所有者赔偿了90多万美元。邮票(PES和美国集邮基金会(Philatelic Foundation))和宝石(美国宝石学院)领域也有专业鉴定机构,但不提供现金担保。
其次,购买藏品时中介机构要同意为其真实性提供担保,还要在出现赝品的情况下有财力进行赔偿。许多中间商都承诺可以退款,但如果他们没有大量资金,这样的承诺就只是一纸空文。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维护声誉,中间商会为几十年前卖出的东西赔一大笔钱。举个例子,由于一套15年前卖出的黄金餐具出了问题,一家伦敦中介机构向客户赔偿了150万英镑,外加15年的利息。总之,中间商的财力是否雄厚非常重要。
最后,学习相关知识,确保自己了解所购藏品。有些知名中间商会说:“买硬币或宝石前要先买本相关书籍。”意思就是掏腰包前要更深的了解自己想买的那一类藏品,这样就能更好地避免买到赝品。或者,在通过阅读了解了某类藏品的问题后,你根本就不想买了。以中国艺术品为例,收藏者(还有中间商)都会购买以前拍卖会上的拍品目录,以了解几十年前的拍卖情况。现在,这些目录本身都成了藏品,售价达到数千美元。对有些人来说,这些目录的投资价值比艺术品还要高。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