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11月20日讯】昨天下午,2014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开幕,与往年“高大上”的古玩商、拍卖行唱主角,赛着亮重器不同,今年展厅里专门开辟了淘宝区,展卖入门级收藏品——珠串儿。
农展馆新馆里,200家参展商的展位比肩而立,除了国内的文物商店、拍卖行,还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波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大腕儿赶来摆摊。去年,4天的展会期间吸金4.46亿元。主办方一位负责人预测,今年展会的销售额“至少在四五个亿”。
如此有底气,是因为“老物”只涨无跌。
在淘宝区,一位参观者从外衣兜里掏出一把小手电,拿起一件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绿碧玺,凑近眼睛仔细观察,嘴里不时念叨,“这里面怎么有裂纹啊?质量还不如珠宝展呢。”商户胳膊撑在柜台上,一手摊开等着接过碧玺,一边言简意赅地解释:“这都是老的,您看的那些是新货,俩没法儿比。”
所谓“老的”,算是行话。一般情况下,民国之前的遗存物被文博界定义为“老物”。最近几年,一些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精品也逐渐被划归“老”的范畴。与北京到处可见的博览会相比,这次能进新馆门儿的展卖品首先就得够“老”。其中一些淘宝区的卖家带来的珠串是海外回归的老珠子。北京古玩城总经理朱京巍分析说:“珠子比较讨巧,体积小价位低,比较适合初级收藏者。”
记者在现场转了一圈发现,与大多数展会不同,这次只设立了高科技仪器现场检测珠宝,却没有所谓的鉴定中心。一位业内人士说:“主要是因为古玩收藏无法定量,有时鉴定凭借的是感觉和经验,而不是标准化的东西。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商业鉴定行为不足为凭,还是要靠藏家自己储备知识。”他坦言,“多大的藏家都买过假货,这就是收藏。”
为何难辨真伪,收藏大军还年年增加?昨天算是这场文博盛宴的开幕式,并未大规模对公众开放,不过在展馆门口不时有人询问:“有请柬么?带我进去吧。”市民梁先生就是“混”进展馆的。他说:“去年看上的手串没买,今年材质类似的手串,价儿涨了。还从来没见过‘老物’降价,加入这行儿还是越早越好。”
“‘老物’的总量是恒定的,甚至只会减少,比如一些丝织品年代久远了肯定会损耗,一些收藏大家买了心爱的物件几乎不会再拿出来销售。而入市的人群却越来越多,比如前两年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企业家纷纷加入收藏行列,投资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品位。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收藏界也开始‘猫冬’,不过藏品价格并未下跌,只是身价涨得慢了。西方一些国家曾经测算,古玩每年升值空间在20%左右。” 朱京巍解释,“收藏切忌没有知识储备。百姓量着钱包买,收藏家则是瞄着精品买,所以普通人收藏品的升值空间肯定会相对慢一些。”
北京市文物局介绍,本届文博会将持续到23日上午,主会场位于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分会场分别位于琉璃厂文化街和北京天宝润德古玩文物艺术会展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设在琉璃厂的分会场将在文博会期间推出“齐白石作品精品展”,展出的113幅画作是北京市文物公司从五十多年来的店藏中精选而来,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前从未公开展出过的国有收藏精品。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