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不仅牵动着专业书法人士的心,也牵动着广大热爱书法以及传统文化的普通老百姓的心。在本报开展的“本土书法如何继承与发展”大讨论中,记者接到了很多热心读者发来的看法和建议。他们的看法也许没有书法从事者们专业,但也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示。昨日,记者就特别采访到两位读者,谈起了他们对于书法发展的看法。
53岁的赵文跃先生是位书法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6岁开始接触书法的。“我是在父亲的要求下开始学习书法,虽然没有天分成为一位书法家,但是一直非常爱好这项艺术,只要有时间就会坚持书写。”作为一位常年接触书法并热爱着书法的人,赵文跃很关心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其实我说这些可能感觉有些大,但是我真的非常希望这个中华民族的国粹能够传承下去。”
谈起自己对于书法发展的看法,赵文跃认为,最大的发展瓶颈就在于书法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书法能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一门艺术,我认为就是因为历史上书法是人们要书写文字必须采用的方式。因为每个人写字都要写它,所以书法拥有了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个人都在写,经常写,即使不能成为大家,也能让书法延续继承下去。不像现在,除了书法专业人士,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接触书法,谈何继承?”于是,在赵文跃看来,要发展,就要让书法重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书写方式的一部分。
同样热爱书法的李莉女士也很赞同这样的看法,但她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就像是这几年很多学生报考艺术系一样,有不少所谓的写书法的人并不是真心热爱这门艺术,而是将它当作了自己发展的跳板,这样的心态对于书法的发展绝对是有害无益的。如果写书法作品时并没有真情投入,这样的作品肯定很难吸引人,吸引不了观者。所以我觉得,在希望更多人能学习书法时,不止要求技法,还应该在心态上做出正确引导,这就需要专业协会以及社会教育共同作出努力。只有让人们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这门艺术,才能让它发展起来。(文:谢燕南)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