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炽挺 《晴空》 中国画 231cm×121cm
张绍城
“画价已与市场挂钩。”张绍城畅言:全国美展应让群众参评 让画家发声让评委互评
简介
张绍城
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曾任广州画院院长。现为广州画院名誉院长。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已经踏入尾声,根据已有数据,广东参评的作品照片数量多达5000幅。经过几次评选,最后遴选出700幅作品入选省展。现在全国美展各个画种已经展览完毕,广东总体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江苏。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张绍城认为,画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全国美展,原因在于“全国美展已经与市场挂钩。只要画家的画入选甚至获奖,这些画家的画在市场上价格自然上升”。
建议全国美展的评委交叉互评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广东在这一届全国美展的表现?
张绍城:这是广东的正常水平。“文革”以前,全国美展第一、二名经常是北京、解放军、上海、辽宁之间变换,唯独广东一直稳坐第三。
另外,画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全国美展,原来我的思想还保守一点,希望说服这些画家,要投入全国美展当中去,现在看来,不用说服他们了。绝大多数画家都清楚,全国美展已经与市场挂钩,只要画家的画入选甚至获奖,这些画家的画在市场上价格自然上升。画廊的老板也会自动上门寻找合作。
收藏周刊:您如何评价全国美展这样一个评选的平台?
张绍城:过去大家对这种比赛性质的美展有意见,认为评选不公正、工作不够细致、规章制度不完善。但我认为它永远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只是需要过程,可以更加透明化、更加完善,画家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收藏周刊:您指的透明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绍城:首先美展评审可以让群众参与讨论,全国画家能发表自己的一番见解。我甚至曾设想,能否让全国美展的评委交叉互评?比如广东评委评审上海作品,上海评委评审其他省份的作品,这样一来,会进一步减少许多走后门的腐败现象。另外,我认为评委宜多不宜少。评委越多,越不容易走后门。甚至可以找群众代表参与评审。
最先进的技巧体现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
收藏周刊:从目前的情况看,工笔画总比写意画要容易获奖,您怎么看?
张绍城:我认为全国美展应该不断改革,使之更加完备,应把工笔画与写意画分开展览,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这是许多评委的集体标准,受时代取向的影响较大。比如这次全国美展的主题是“中国梦”。今年已经69岁的招炽挺,这次也参加了。他的国画《晴空》不但入选,还获得获奖提名。我觉得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画家对命题式创作的一种阐述,他的作品对政治性与艺术性的拿捏十分到位。《晴空》表现的是特种部队的信念。作品描述的是几个士兵背着武器攀援的场景,这些动作构成形式美感,这也是这幅画的关键之处。除了选择有意义画面外,还给人一种美的欣赏,带有现代美感。我发现,这届全国美展比较优秀的中国画,都带有这种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感,这是在艺术创作上比较先进的思维。
收藏周刊:对于中国画创作而言,您认为这种形式美感具体指什么?
张绍城:这种美感在中国古代已经呈现,比如汉朝的画像砖、顾恺之的《洛神赋》,里面就有这种美感。对于现代美感构成,用一个词概括为平面构成。这届全国美展,特别是版画,都带有平面构成的美感。我认为对于全国画家,最先进的技巧体现在这种意识上面。
广东画家尖子仍不够尖
缺少能令人震撼的作品
收藏周刊:您觉得与前几届美展相比,这届美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张绍城:对广东画家而言,尖子还不够拔尖,毕竟还没有哪一张画能让所有画家感到震撼。1972年全国美展,汤小铭的《鲁迅》震动全国,甚至有评论认为那一次全国美展只有一幅画,那便是汤小铭的《鲁迅》。
收藏周刊:您能否评价下广东当前的艺术生态?
张绍城:广东整体实力还在,而且一直以来都是美术大省。广东的美术人才,从少年宫、美术附中到美术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年形成的。这一届全国美展中,广东版画入选数量是最多的,值得肯定。
另外,广东这个地方有个特点,外省的画家调来,不能想当然以为本土画家就会接纳、拥护。广东的画家眼光还是很高的,而且包容性很强,他们不会吹捧,也不会亏待外省画家,主要还是靠实力说话。
责任编辑:吾欣